王老师一声多次召唤,和咨询沾边的人精们兴致勃勃地跨过黄浦江,顶着冬日的炎热,来到了我这个犄角旮旯。有朋自浦西来,不亦乐乎。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所以,我好茶伺候,坐在边上欣赏各位专家的风采。
看来,各位对成立咨询联盟有很大的热情。又都是做咨询的,理由自然也很充分:
1、企业专业化,合作社会化
2、每个企业都有一把客户,自己做不了的,互相介绍,互通有无,生意岂不越做越大
3、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作为一个很专业的公司,能级和许多企业都有很好的合作。合作的好处无论是哲理上还是在实际上,都是无需质疑的。但企业间一对一的良好合作,和把这种模式作为联盟的形式固化下来,未必是一回事。我对这样的联盟一直是不看好的。因为这样的联盟没有商业模型。
1、这样的联盟要能够运营,必须至少满足如下条件:1)要有一个强势的人物来作为联盟的精神领袖和CEO;2)交易成本最小;3)强大的品牌力;4)成员间相互均衡的交易量
2、联盟的成立有两种内在的动力:1)以联盟的品牌和力量去“砍单”;2)联盟成员间的交易。这两种的商业模型和运营模型是完全不一样的
3、优势互补只是合作的愿望,而弱势相撞,才是实际的运营状态
4、如果采用以联盟内企业间的互相介绍客户为成立联盟的美好愿望。那么,这样的愿望必然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1)对其它企业咨询产品和质量的不了解,会承担很大的道德风险;2)要在联盟内部企业间一对多地落实合作细则,随着联盟内企业的增加,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必然是一个发散的指数曲线;3)无论获得这种利润如何轻松,但都不可能成为一个企业的主要业务。而任何有一搭没一搭的生意,都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4)由于各个企业的客户来源不同,咨询领域不同,所以,互相间的“主动交易量”就有很大的差别。老是贸易逆差,只有贸易制裁。
5、企业品牌是自己的,联盟品牌“产权虚挂”的。导致了联盟缺乏一种同心协力费财花力打造联盟品牌的机制
......
所以,我建议这些腕儿、脑儿,先把自己从这筐菜里择出来。发挥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当这是别人的“娃娃家”,先把它咨询个透,再看看这个游戏有趣还是没趣。
前一篇:国资委的权利边界
后一篇:玩的是心跳还是玩的是心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