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明三园解读:(2)长春园、绮春园

(2015-03-01 21:57:51)
标签:

长春园、绮春园

分类: 文化

    圆明三园解读:(2)长春园、绮春园 http://s13/mw690/001lebJtzy6QnDOhcYc3c&690

    圆明园之东是长春园,有著名风景区大约三十处,园名取自圆明园四十八景之一的长春仙馆,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这里原是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养老的地方。

长春园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竣工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其兴建在圆明园之后。长春园中有很大的湖泊,湖心有六个小岛,上面有很多建筑,

长春园的主体建筑淳化轩就在湖中心最大的岛上。淳化轩有左右两廊,每廊有十二间,每间内嵌有六块古代法帖的刻石,与今北海公园琼华岛西侧阅古楼所藏三希堂法帖刻石的形式相同。据说这座建筑竣工时,正值“淳化阁帖”镌刻完毕,于是便以淳化轩命名。淳化轩前有含经堂,后有蕴真斋,这三座建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宫殿区。长春园东北角,临近湖岸有狮子林十六景,完全是依照乾隆南巡时曾游过的江苏狮子林园景建造的。淳化阁之西是一组矗立在湖中的宫殿,名海岳开襟。宫殿建造在一圆形台基上,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有方台向前突出,造型奇特。台基分二层,全部围以汉白玉石栏,上建得全阁,前后有三大殿,金碧辉煌,从远处望去犹如海市蜃楼一般。与此相似的还有淳化轩之东的玉玲珑馆,在三岛环围之下,也是风景绝佳的建筑。

长春园中最具有特点的是位于北部的西洋楼,这是一个兼有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动工于乾隆十年(1745年),毕工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西洋楼包括谐奇趣、养雀笼、方外观、远瀛观、海晏堂、蓄水楼、黄花阵线法山等建筑,是意大利传教士、著名画家郎世宁和法国传教士蒋友仁、王致诚等人主持设计和建造的。

西洋楼全部以巨大汉白玉石块砌成,复加以精美的雕刻,其风格兼收中西的优点,有独特的创造。例如谐奇趣的楼房,全部用汉白玉石柱,柱身、柱头的样式都是仿照罗马式,并雕有生动的花纹,充分表现出欧洲古典建筑的宏伟典雅风格,但是墙身所嵌五色琉璃瓦或抹以粉红色,以及庑殿式并覆以紫色琉璃瓦的楼顶,又都充分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宫殿风格,特别是在谐奇趣大殿的两侧,又各有一座纯粹中国风格的五色琉璃八角亭。这样的布局和风格,使得西方建筑艺术带有一层东方色彩,而被乾隆皇帝所接受。

这里最为奇特的是主楼前的大水法(喷泉),是蒋友仁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造的。法国人格罗西述云:“神父蒋友仁施展才能,制造抽水机关,即为点缀此等宫殿,及其邻近之地面。……藉蒋氏指导,制成之无数喷水机关中,吾人可见象‘兽战’之形者,林中猎狗逐鹿之情景及水制之时钟。……中国一日为十二时辰,双倍我国之小时,华人并以十二种不同之动物表现之。神父蒋友仁异想天开,思欲聚此十二动物于一欧式宫殿之前,位于一广阔三角池之两边,形成一继续不断之时钟……。此等兽类,轮流值班,口中喷水两小时,表现全日时间之区分。此喷出之水,按抛物线式,复注入池之中心。”http://s1/mw690/001lebJtzy6QnJ96tRCf0&690

圆明园长春园之间南部的是绮春园,同治十二年(1873年)改名万春园。此园自道光朝始,通常是皇太后的居处。该园始建年代不详,据考至迟应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以前。嘉庆之世,又将其西部的庄敬和硕公主之含辉园、西爽村成邸寓园及傅(恒福)康安公子赐园也一并括入,大事修建,构成园内的西路,俗称小南园

绮春园内有著名风景区30处,所以通常认为圆明三园共计有著名风景区100余处。绮春园的主要风景区大部分在东路,如天地一家春、蔚藻堂、凤麟洲、涵秋馆、庄严法界、春泽斋、四宜书屋、澄心堂、正觉寺、镜绿亭等

西路则有消夏堂、含晖楼、流杯亭、绿满轩、畅和堂等建筑。绮春园风景流于自然天成,与圆明园,长春园相比,别是一番情趣。

    
圆明园是皇家禁苑,所以外人不得随意进出,即使朝廷高官也莫能外。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李鸿章自颐和园入朝议事后回城,乘兴游圆明园,尽管这时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焚毁30余年后早已残破不堪,但仍被有司奏劾,先议革职,后“得旨:加恩改为罚俸一年,不准抵销”。

   
圆明园三园为中心,其东、南、西三面还分布着熙春园、近春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淑春园、澄怀园、蔚秀园、一亩园、承泽园、自得园、清漪园等园林。其中规模最大,而且在清末其地位取代了圆明园的就是清漪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