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

标签:
“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杂谈 |
分类: 文化 |
若说“居庸叠翠”这一胜景,首先从“居庸”这一称谓的原由谈起。
“居庸叠翠”,是以关沟中的居庸关为中心的八达岭风景区。“居庸关”实际上包括八达岭、南口 和关城三个部分。
《魏书》称“南口”为“下口”;《北齐书》称其为“夏口”;《元书》叫“南口”。八达岭以上叫“上口”,并且南口以上,两山崇立之间是一条长达十余公里的山涧溪谷,重岭叠嶂,谷底有水流入罅,声如弹琴,故关沟又有“弹琴峡”之美称。关沟,两侧山势雄奇,翠嶂如屏,林木繁茂,景色幽美,故有“居庸叠翠”之名,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关沟是著名的溢道,为太行八陉(即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孤陉、蒲阴陉、军都陉)之中的第八陉,即军都陉。
早在《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篇里,就已经有了“居庸”的称谓,其原文为“天有九野,地有九洲,上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其中“山有九塞”,而“居庸”就是古代人们认为的九个要塞之一。在《吕氏春秋.有始》篇里,解释何谓九塞?大汾、冥阸、荆阮、方城肴、井陉、令疵、句注、居庸。
居庸关,始于秦代,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位于关沟中部,1971年在内蒙古东汉墓发现的《居庸关运筏图》壁画,不但有关城,还有舟渡。水门之下题有“居庸关”三字。今所见居庸关有水、陆两个关门,其水门跨于百米的山沟间,水门券门虽已倒塌,基址尚存,山泉终年不断。当年水势很大,过沟需用渡船。
http://s16/mw690/001lebJtty6E95btXXhaf&690
元代陈孚有《居庸叠翠》诗喻之:
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度苔石裂。”
嵯岈枯木无碧柯,六月太阳飘急雪。
塞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
明代画家王绂绘《北京八景图》题称:“两山峡峙,一傍流水,骑通连驷,车行兼辆,先入南口,过关入北口,关中有峡曰弹琴,旁道有石曰仙枕,两崖峻绝,层峦叠翠。”
清代,乾隆皇帝多次游览,并写了居庸叠翠诗:
居庸天险列峰连,万里金汤固九边。
雄峻莫夸三峡险,崎岖疑是五丁穿。
岚拖千岭浮佳气,日上群峰吐紫烟。
盛世祗今无战伐,投戈戌卒艺山田。
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重写赋诗:
断戌颓垣动接连,当时徒说固防边。
洗兵玉垒曾无藉,守德金城信不穿。
泉出石鸣常带冷,日含峰暖欲生烟。
鸣鞭阿那羊肠道,可较前兹获有田。
并题写“居庸叠翠”,立碑于居庸关东南的大道旁。现已不知去向,只有碑座遗弃在公路的西侧。
“居庸叠翠”,的
“叠”是谓:从南口至居庸关关城一带,山崖峻峭,层峦叠嶂。这里的岩层,自古始,因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出现了呈东南向倾斜的层叠状;
“翠”是指这里的植被草木葱翠,漫山碧透。
“叠” “翠”合在一起,自然构成了“居庸叠翠”的图画天成。
关沟中名胜古迹很多,相传有关沟七十二景,除居庸叠翠之外,还有二龙戏珠、仙人枕、栓马柱、青龙潭、弹琴峡、六郎相、状元桥、关城、云台、八达岭等。到了明代时,人们则又将其分为“八景”:
玉关天堑http://s13/mw690/001lebJtty6Ea9uXJo0ec&690
因为居庸关重岗峻岭,横亘西北。不仅如此,而且明初因山修筑城池,以扼其中,势若天堑,故而被人们誉名为“玉关天堑”。
云台http://s11/mw690/001lebJtty6E92illWyfa&690
是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汉白玉筑成的方台,又被名曰为“云中石阁”。明代时,人们以其“望之如在云端”的高耸形状而取此名。
现仅存础石遗迹。云台面积有三百一十平方米,台下券门呈半六角结构,门上正中刻有金翅鸟王,两旁刻有金刚杆图案和象、龙等浮雕,台下券门内壁上有四大天王浮雕和兽神图案,券顶上布满“曼陀罗”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有二千二百一十五尊,均为元代艺术精品。内壁还用梵文、藏文、八思正文、蒙古文、西夏文、维吾尔文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是研究佛典古代文字的珍贵材料。
叠翠联峰
因关城南有山名叫“叠翠山”,其山色苍翠,而又呈重叠状,故被人们名为“叠翠联峰”
琴峡清音
原在关城北五龟山下,有水滴流,音如琴鸣,故被人们叫做“琴峡清音”。但现在,已经没有了。
驼山香雾
因为在关城南6公里处,有山高下起伏,形若骆驼。不仅如此,而且此处阴雨天时香雾迷漫,故被人们誉名为“驼山香雾”了。
虎峪晴岗
在关城南12.5公里处,名为“虎峪”这个地方,其特征是:有山有水,并且其山势如虎踞,远映清辉,所以被人们誉名为“虎峪晴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