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

标签:
“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杂谈 |
分类: 文化 |
琼岛就是北海公园里的琼华岛。琼华岛在太液池南部,建于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了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并运来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琼岛春阴在北海白塔山东、倚晴楼南。"燕京八景"之一。
琼华岛位于金中都城东北郊,金帝在太宁宫避暑时主要驻跸在这里。
《金史·地理志》记述,“京城北离宫有太宁宫,大定十九年建”。金世宗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将中都东北郊外的湖泊疏浚为太液池,用挖掘的泥土堆积为琼华岛,兴建了太宁宫,即今北海公园前身。“琼”意为美玉,“琼华岛”意为美玉如花的岛,是形容琼华岛上满山堆积的太湖石,这些太湖石来自北宋故都开封的宋徽宗园林“艮岳园”。
琼华岛上被大量太湖石点缀得几乎不露黄土,远望就像是堆满了白云,所以琼华岛脚下那座大桥两端的牌坊,北边的牌坊名为“堆云”,是说天上的白云和岛上的白色太湖石交相辉映,宛如仙境,因此这处景观最早就叫“琼岛春云”。大桥南端的牌坊名为“积翠”,是指团城上边苍翠的松柏,那些金代种植的松柏至今还有遗存。http://s6/mw690/001lebJtty6E5OmBhu5c5&690
琼华岛位于中都城东北郊,金帝在太宁宫避暑时主要驻跸在这里。琼华岛由开凿湖泊的泥土堆积而成,岛上遍植松柏,到处点缀太湖石。金末道士丘处机在《琼华岛七言诗》中赞道:“苍山突兀倚天孤,翠柏阴森绕殿扶,……乔松挺拔来深涧,异石嵌空出太湖。”
到了元朝,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成为皇城禁苑,后又被赐名为万寿山。元代,以北海为中心,建起大都城,将琼华岛改名万寿山(亦称万岁山)。琼华岛自金大定十九年(1179)建离宫以来,不断修缮,景色不凡。
元人陶宗仪形容“其山皆叠玲珑石为之,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琼华岛四面皆景,尤以春天云天景观更为动人。广寒仙境,云蒸霞蔚,瑞气氤氲,松柏苍翠,花木含苞,山石俏丽。琼岛春阴正是古人对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生动纪实。
在明朝初期,“琼岛春阴”被称为“琼岛春云”。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海子东浒有琼华岛,亦永乐间赐名。岛之阳为广寒殿,乔松古桧,烟云缭绕。京师八景有‘琼岛春云’,谓此。”明·王洪《北京八咏》有《琼岛春云》诗。明·李东阳《京都十景》诗之一有《琼岛春云》。
到了明代,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园,称西苑。
明代,改琼岛春阴为琼岛春云,邹缉在《北京八景图》中说:“大山子顶有广寒殿,殿之四隅皆有亭,左二亭,曰玉虹、方壶;右二亭,曰金露、瀛州,半山有三殿,中曰仁智、东曰介福、西曰延和。其下太液池,前有飞桥,以通仪天殿,东有玉桥,以通琼林苑,山之上常有云气浮空,氤氲五彩,郁郁纷纷,变化翕急,莫测其妙,故曰琼岛春云”。
琼华岛经过各朝的不断修缮,景色不凡。岛上建筑精美,别具一格,亭台楼阁依山势分布,高低错落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岛之南面以永安寺为主体,红墙黄瓦富丽堂皇。岛之西面为悦心殿、庆霄楼、琳光殿及阅古楼,古色古香,气象万千。岛之东面,绿柳成荫苍翠欲滴,陟山牌楼陟山桥。整个琼华岛宛如一块晶莹润泽的翡翠置身于太液池的碧波之中。
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在广寒殿旧址上,建白塔,万岁山改名白塔山。
乾隆皇帝又把“琼岛春云”改为“琼岛春阴”。
乾隆亲笔题写的“琼岛春阴”碑还能在岛东侧看到。碑为四方形,碑身四周刻缠枝纹饰,背面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碑座四周有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护栏。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花费2000余两银子,在琼华岛建立了一座石碑,高宗手书“琼岛春阴”碑,原立悦心殿门前。
乾隆初年写的燕山八景诗中又把“琼岛春云”改为“琼岛春阴”,诗中写道:
琼华瑶岛郁嵯峨,春日轻阴景色多。
云护凤楼松掩映,瑞凝仙掌竹婆娑。
低临禁苑滋苔藓,远带郊畿荫麦禾。
更向五云最深处,好风时送九韶歌。
根据《周易》:三百四十八爻,东方为春,稼禾聁雨,雨降于阴的说法,改立在白塔山东麓。于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迁到白塔山东侧现址。
(琼岛春阴”碑,高4.1米,方首加四角攒尖式顶,四脊雕龙,须弥座下承以方形石台,四周围以石栏。额篆书《御制》,无首题,碑阳楷书大字“琼岛春阴”4字。其余三面皆刻乾隆帝行书诗句。
碑阴:七律,乾隆十六年七月;
碑左侧:七绝,乾隆十九年正月;
碑右侧:七律,十八年秋。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碑,碑阳刻乾隆御笔"琼岛春阴"四字,碑阴为乾隆帝御制诗:
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
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
乐志讵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
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
因为他诗中有"当春最早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之句。表示乾隆很关心农情,可见"琼岛春阴"这一景观的文化内涵,其重点“春阴”上。
碑座四周有雕刻精致的石护栏。碑旁有迂回曲折的小路直达见春亭、看画廊。
对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这一景观,在《日下旧闻考》里,亦有描述:“琼岛在皇城西北苑中。下瞰池水,环以雉堞,地势坡陀,叠石为山,堑岩磊珂,层叠而上,石磴阴洞,萦纡蔽亏,乔松古桧,深翳森蔚,隐然神仙洞府也。谓之大山子。山顶有广寒殿,殿之西隅各有亭。左二亭日玉虹、方壶,右二亭日金露、瀛洲。山半有三殿,中日仁智,东日介福,西日延和。其下太液池,前有飞桥,以通仪天殿,东有石桥以通琼林苑。山之上常有云气浮空,氤氲五彩,郁郁纷纷,变化翕忽,莫测其妙,故曰琼岛春阴。”
图:为北海公园白塔山“琼岛”全景,此图由北向南眺望,能睹“金鳖玉蝀桥”及中海的“太液秋风”一景,“云水榭”凉亭依稀可见。琼岛之东桥西头便是“琼岛春阴”碑。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御制《白塔山总记》和《塔山四面记》,分别立碑于琼华岛南麓的引胜亭和涤霭亭内,记载了白塔山的沿革,燕京八景的历史和琼岛春阴建碑原委以及白塔山的四面景观。
2013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