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
厦门爱乐乐团成员台湾见闻杂感(2)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到了台湾,不管是市容还是穿梭的人流,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熟悉的语言和熟悉的面孔,连街道上的商号服装和餐饮的专卖店、连锁店也有很多和厦门一样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台湾的一般百姓对中华民族的认可,和对来自大陆的朋友的热情。虽然“台独”势力一直在妄想改变现状,但经过这几天的台湾之行,让我感觉这好象不是那么可能。实地接触台湾的百姓,从他们的口中听到的都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样的言语,有几次我们坐的士听司机和我们讲:陈水扁利用什么“原住民”还有什么“外省人”等制造族群矛盾,妄图达到他想搞“台独”的目的。但台湾本来就是中国的,台湾人本来就是中国人,就好象两兄弟不管怎么打架,打得再怎么样那他俩还是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这是事实,他是不可能改变的。
记得我们到达高雄演出的当天,吃过午饭随便在酒店附近走一走,走到一家商店,一位老伯问我们要买什么,从哪里来?我们告诉他从厦门来,老伯显得异常兴奋,就好象见到了久违的亲人、朋友,马上从里屋叫出他的女儿给我们泡茶,他说非常欢迎你们到高雄,你们很有福气能到高雄来,我还没有去过大陆,非常想去,但年龄太大了身体不太方便,我知道这些年大陆搞得非常好,我们中国人都好这才是最好。
台湾之行让我们感到台湾和大陆本来就是不能分割的,也是不可能分割的。(刘耀钢--乐队队长,第一长号)
感觉没有什么两样
到了台湾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没有任何语言障碍,满街的汉字虽然都是繁体字,可是我们认起来也没有什么困难。
台湾比起香港来更像中国大陆。香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香港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甚至于饮食习惯都相当的西化。而在台湾的感觉与在任何一个中国大陆城市的感觉没有什么两样。
走进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日月潭,这是一个高山湖泊,湖中有一孤岛光华岛,以此岛为界,潭水分为丹碧两色,因其形态北半部分如日,南半部分似月,故称日月潭。它独具亚热带的秀丽,青山倒映,绿树环绕,潭上往往有薄如轻纱的雾,给人一种恍如仙境般的感觉。在船上突得即兴小诗一首,连忙记下:“日月扬帆明月潭,碧波金花卷白澜。袭香连处闻秋波,同舟聚言欢山欲。一叶秋风落明月,感公思蜀一厢难”。(
张洋--长号演奏员)
他们之敬业令人“刮目”
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到台湾新象文化公司和地接社的人员,他(她)们工作之敬业,应变能力之强,令人“刮目”。
第一场演出前摆台,他(她)们不熟悉,我和搭档是主力,累。第二场以后就有进步,让我们省了不少精力体力,第三场在高雄至德堂,甚至找来了免费的劳力--台南大学音乐系的学生(以听音乐会为诱饵)帮忙。而且舞台上其他的勤务也都包揽,很规范,严瑾。因中坜演出后的第二天在高雄就有一场演出,我们的乐器必须驱车夜行连夜直贯高雄,我和搭档应当押车,“新象”的经理(女)却与我争,后来一个小伙子硬要与我们一起去,我怕耽误时间不得不让步。轿车四个多小时的车程货车走了五个多小时,早晨又和我们一起摆台。拆台装车不分男女一起披挂上阵,三男两女,都像小伙子。他们学历都在大学以上,待人接物的素质也较高。就像是同事一样,工作的严谨使我觉得有可学和提高的地方。(
陈和威--乐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