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楼回响》激起两岸民族客家乡情(续)

(2006-11-04 17:28:30)
分类: 媒体报道

《土楼回响》激起了两岸民族客家情
——厦门爱乐乐团台湾巡回演出纪实(续)
杨力/文

 

《土楼回响》感动台湾客家乡亲

身为福建永定客家女的郑小瑛教授一心想有机会把赞扬客家人精神的交响诗《土楼回响》送到台湾的乡亲们当中,因此厦门爱乐乐团访台的第二场演出就愈显重要,因为桃源的中坜市正是客家人的一个聚居地。

 

令乐团全体高兴的是《土楼回响》同样深深地打动了几经迁徙来台定居的客家乡亲们。当从赶来此地的台北市国合唱团唱起《客家之歌》时,台下的观众也禁不住用自己的客家方言,齐声唱起了“你有心来俺有情啊,唔怕山高水又深呀!山高自有人开路呀,水深还有造桥人呐!”79岁的客家老人谢永安的曾祖父是从福建南靖移居中坜的第4代客家人,他也放开苍劲的嗓音跟着大家一起唱和。演出结束,老人站在原地仰望着手捧鲜花的指挥家,激动地转身对记者说:“我这辈子从来没听过交响乐,没想到活到八十岁了,我们的“客家女”把那么大一个乐团带到我们家门口,为我们演出写我们客家人的交响音乐。刚才我听到那些从小就熟悉的锣鼓和家里老一辈教过我的山歌调时,才明白这也叫交响乐,我止不住眼泪一直往外流啊!”

 

从加拿大回台探亲的陈熊至先生是一位交响乐爱好者,他在台北听了首场音乐会,又赶到桃园想再欣赏一遍《土楼回响》,他还激动地对陪他听音乐会的姑姑说:“我不光想再听听音乐,也想再好好看看我们客家人的指挥家,这些年在海外闯荡,听过无数场交响音乐会,可从来没看到过这么棒的女指挥家,她那优雅淡定的风采,柔中有刚的大将风度,指挥这么年轻的乐团,演释了难度相当高的中外作品,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位台湾知名音乐家也说:听着这位77岁年青人(!)富有魅力的说话,看着她那轻盈、灵活、有力、多变的指挥,我心中感慨、惭愧不已。只想到一句话:她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榜样!”。

 

另一位观众没想到在中坜能听到由年轻的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家林涛执棒、由乐团首席蹇爱担任独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一直沉醉在那优美动听,时而哀婉时而激昂的音乐旋律中,感动不已。他说,指挥和首席都那么年轻,那么优秀,大陆这些年交响乐民族化和新人培养方面都令人刮目相看啊。”

桃园中坜的演出,同样一再谢幕返场,不少观众还登上舞台要求郑小瑛在节目单上签名并合影留念,他们要让没有机会来看演出的老人也能欣赏到客家女指挥家的风采。

 

 巡演成功加深了同胞亲情

 

高雄是台湾第二大港口工业城市,厦门爱乐乐团的第三场音乐会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举行,乐团艺术副总监、常任指挥王钧时为听众带来的作曲家陈乐昌的《春满海河》序曲,被台湾著名作曲家阿镗评为“清晰、简练、民族、多情”,让大家体验到了春意盎然的北国风光,。曾多次在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奖的,年仅十七岁的钢琴神童鲍天卯有大家气派,与乐团很好地合作了李斯特的《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王钧时的指挥“潇洒大度,动作线条优美”,亦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下半场,还由郑小瑛指挥了她谙熟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接连三天,成功地演出了含两套半不同曲目的三场交响音乐会,年轻的厦门爱乐乐团以优异的成绩,经受住了高强度巡回演出的考验。

 

由于听说了《土楼回响》在台北的成功,高雄观众强烈要求乐团加演《土楼》,于是郑教授择选了其中具有原生态与交响乐手法融合的两个精彩段落:闽西山歌王李天生打着自制竹板演唱的“过番歌”和龙岩民间艺人詹晶晶凄婉的树叶吹奏。演出结束,指挥和乐队再三谢幕,在不停息的“再来一个”的欢呼声中,乐团一再加演,观众的热情,同胞的深情令全团深受感动。当郑教授手捧一束束满载着深情厚谊的鲜花面向热烈的听众时,她总要大声说明,我们为大家加演的这首“鹿港庙会”,是天津作曲家鲍元恺应台湾指挥家陈澄雄的邀请访问台湾鹿港后结出的一个精彩硕果,台湾作曲家阿镗后来撰文说:“厦门爱乐将此曲奏得非常精彩,是我所听过几个不同演奏版本中,气氛最热烈,味道最浓郁,速度最快,但又粒粒音符都听得清楚的最佳版本。”音乐就是这样传递和丰富着两岸文化同出一脉的骨肉情啊!

在离台前夜,郑小瑛应邀在有台湾客属总会会长吴伯雄参加的,世界客属总会第21届恳亲大会闭幕式上讲话,她感谢了大会对厦门爱乐乐团的邀请,传达了表现我中华民族客家人族群精神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在台湾各地演出受到骨肉乡亲欢迎的动人场面,也预祝世界客属为国际和平和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她的发言受到了热烈欢迎。

 

翌日,厦门爱乐乐团满载台湾同胞的深情厚意,在恋恋不舍中启程返回厦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