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之歌》在台北音乐厅热烈奏响。
两位台湾长笛演奏家林薏蕙、张翠玲与厦门爱乐乐团在台北音乐厅合作杜普勒的双长笛协奏曲
中坜的客家人向厦门爱乐乐团赠送世界客属总会会旗
厦门爱乐台湾巡演圆满成功
随着《土楼回响》最后一个音符的落定,三天里在三个城市连续演出三场,赢得了观众热烈掌声和欢呼的厦门爱乐乐团台湾巡回演出终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郑小瑛教授长久以来一直梦想在厦门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共享美好音乐的宿愿,在台湾著名音乐家、社会活动家陈澄雄先生的推动,世界客属总会第二十一届恳亲大会和新象文教基金会的邀请及九牧王(中国)公司的全程赞助和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实现,这次她与乐团艺术副总监王钧时和乐团首席客席指挥林涛率领乐团来台巡演含《土楼回响》、《梁祝》和《春满海河》等中外经典交响乐作品得到了观众的热烈赞赏。
?/P>
台北是本次厦门爱乐乐团台湾巡演的第一站,这个城市的听众经常有机会听到世界一流交响乐团的演出,这次主办方也安排乐团在音响效果极好的具有传统中国建筑风格的台北音乐厅演出,这给了年青的乐团一定的压力。当晚台湾长笛演奏家张翠琳和林薏蕙女士演奏的杜普勒《双长笛协奏曲》和多次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陈毓襄女士的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都只是在当天下午各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合排,然而在郑小瑛教授率领厦门爱乐乐团的准确配合下,演出完美,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反响。接着演奏让台北听众震撼的刘湲作曲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每一乐章的表演都博得了大家的极高赞赏。演出结束后,甚至有台北听众对作曲家刘湲说,从来没听过这么具有震撼力的中国作品。在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并高呼“安可”声中,郑小瑛教授激动地为观众加演了鲍元恺教授编曲的《阿里山的姑娘》和《鹿港庙会》,站在舞台上的台北市国合唱团竟兴奋地和着观众的掌声节奏齐声高唱起来。最后郑小瑛在观众的热烈叫好声中又不得不返场了《土楼回响》的《客家之歌》进行曲,当她盛邀观众一起演唱时,观众合着节拍热烈和应,现场气氛达到高潮。首场在台北的演出取得如此成功,郑小瑛教授和乐手们都激动不已。
桃园中坜是客家人聚居之地,也是乐团巡演的第二站。祖籍南靖的客家老人谢永安说:“我这辈子从没听过交响乐,这回听到自己熟悉的山歌和锣鼓点子也被编到了交响乐里,让我高兴的直想掉泪。”郑小瑛教授提到,这次来中坜就是要特意为客家乡亲演出这部表现客家人精神的《土楼回响》的,这也让客家人感到格外亲切。从加拿大回来的陈仲贤在听了由林涛执棒,乐团首席蹇爱独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后,盛赞演奏细腻感人,倾诉的段落和奋力抗争的部分都是那么的打动人心。最后在唱“客家之歌”时,郑教授转过身来邀请大家一起高歌,只听得台上台下歌声交汇,声情交融。音乐会结束后,世界客属总会第二十一届恳亲大会还向乐团赠送了礼品并祝贺演出成功。
演出的第三站在台湾第二大城市高雄的至德堂音乐厅。台湾著名音乐界人士阿镗先生在前一天深夜接到台北爱乐室内及管弦乐团执行长俞冰清女士的电话,她说刚刚听了厦门爱乐乐团在台北的演出,极受感动,该团的演出盛况和听众之热烈反应绝不低于此前来台的大陆乐团。演出的上半场王钧时成功地指挥了洋溢着北方乡土风格的《春满海河》和17岁少年钢琴家鲍天卯独奏的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在高雄的演出因事先没有约到当地的合唱团,本来没有安排《土楼回响》,但在高雄方面提出的强烈要求下,郑教授在演释了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之后,临时增加了《土楼回响》的两个片断:闽西山歌王李天生老人深情高亢的客家山歌和闽西艺人詹晶晶用树叶吹奏出的哀婉旋律,同样让听众受到了感动。郑小瑛教授那从容优雅、深入浅出的介绍,引导听众走进了她的音乐世界。阿镗先生认为这次厦门爱乐乐团台湾巡演的成功,在于有刘湲的《土楼回响》、郑小瑛教授的指挥风采和乐团团员的青春活力。
当台湾音乐界人士得知此次厦门爱乐乐团来台巡演是由九牧王(中国)公司全资赞助,认为这给了台湾同行一个重要讯息:大陆的民企,已有意愿并付诸行动,赞助高雅艺术的演出,若不是赞助者有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远之品味与眼光,怎会有如此大手笔之行为。这也给予社会启示:艺术创作与推广,都必须与社会、与企业结合。更期待有更多的人,象郑小瑛、陈澄雄一样,担负起“桥梁”的角色,把艺术与民众、东方与西方、大陆与台湾,通通连接起来,共同营造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新天地。(乐团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