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老而弥坚 |
铁一般的身躯
钢一般的意志
文\朱志凌
文\朱志凌
2005年12月31日晚,在龙岩影剧院内,由龙岩市移动公司主办的新年交响音乐会正在举行,上千名观众安静地聆听着来自厦门的爱乐乐团精彩的演出。
上半场是厦门爱乐乐团特聘的首席客席指挥林涛执棒,来自俄罗斯的青年指挥家那潇洒活泼、准确严谨的指挥语言,把几部中国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观众对这位颇有才华的青年指挥家报以了热烈的掌声。鲜花代表了龙岩人民对这位优秀的青年指挥家的感谢!
下半场,观众们热盼的、祖籍龙岩永定的世界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教授上场了,人们都熟悉她那英姿飒爽的气质,熟悉她那边讲边演的“郑小瑛模式”,当年过七旬的老人健步走上舞台时,台下观众热情的掌声如潮!
可郑老师没有注意到指挥台前由花束中淌出来的一汪水,已经走到指挥台前的郑小瑛教授突然脚下一滑,头朝下摔下了一米多高的舞台!台下台上一阵阵惊呼,刹那间,有几位工作人员和观众奔向台前,队员们纷纷离座,个个脸上苍白,大家都围到郑小瑛教授身边。刹那间,多少担心写在脸上!有的队员哭了,有的队员心跳不止,有的队员责怪自己怎么没有一把拉住郑老师!
台下的郑小瑛教授睁开眼睛,她觉得自己神志仍然清楚,活动活动手脚,觉得还可以,上千名观众在等着她!于是,她站了起来,慢慢走到台边,定了定神,然后,仍然迈着往常一样的步伐,又走上了指挥台!
在指挥台上吒咤风云数十年的郑小瑛,从未有过这样的情景,尽管,她曾摔坏了手,用左手拿着指挥棒指挥过一场音乐会;尽管,她曾在去演出的路上骑自行车摔坏了腿,还带伤去演出;尽管,她曾在癌症手术后两个月重新站到指挥台上,在指挥界里堪称“铁人”,但却从未有过在场上摔倒过的经历,一米多高的舞台,就是年轻人,摔下来也非同小可,可她是一位七十七岁的老人呵!
下半场,是一部已经誉满音乐界、为福建客家带人骄傲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这部四十分钟的大作品,难度不小,力度不小,可带着浑身疼痛的老人仍然认真讲解,倾情指挥,圆满地将它献给了它的家乡——龙岩客家人民!
这场演出应当永远记载在在龙岩的历史上!这场演出也永远地铭刻在全体爱乐人的心中!这次事件给厦门爱乐乐团年轻的音乐人带来的震撼也许是永久的!
在队员们的年终总结中,几乎人人都写下了自己一生最震惊的感受:
“在龙岩发生的郑老师突然滑倒这件事,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事情来得如此突然,所有的人都呆在那里,不知所措。但郑老师很快地平静下来,很快地控制了局面。当她再次走上台时,台下的观众全站起来鼓掌,我都要哭了!后来很多乐队队员都说有同感。”
“在2005年最后一天发生了一件令我内心受到极大震撼的一件事。郑老师在龙岩为龙岩市人民举办新年音乐会的下半场演出时由于台上有水不慎滑倒,还跌到了台下。就在人们极度关心郑老师的身体状况时,令人不可思异的是郑老师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内就又精神抖擞地重新走到了指挥台上,还不断地安慰台下的观众说道:“请大家放心,只是虚惊一场。”当时全场起立报以最热烈的雷鸣般的掌声!我想一定是在场的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对一名老艺术家如此的敬业精神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无比敬佩和赞扬。我的心灵在那一刹那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升华,那一记刻就连我这个大男人也禁不住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了。看到郑老师再看看我自己,觉得自己做人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想起自己有的时候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真是觉得自己太渺小了。”
“2005年最后一天‘龙岩震撼’我为郑老师那种‘忘我工作,生死度外’的气概深深折服。”
“在我来到厦门爱乐之前,觉得您是神,来了之后,每天跟您相处,也没觉得什么。可那时,我又觉得您是神了,能为您工作,真是我们乐团所有成员的福气!跟您比起来,我们相差太远了,您永远是我们的偶像,学习的榜样!”
“在团里,我始终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郑老师爱护我们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郑老师这么大年纪还和我们一样劳累奔波,真叫人感动,也让人心疼。这次在龙岩演出,郑老师在台上不慎摔倒,我们很多团员和观众都非常心疼。当郑老师不顾伤痛重新走上舞台的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激动的泪水,我在敬佩和心疼的同时,也在默默的为郑老师祈祷,为我们乐团祈祷!我也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郑老师和社会、观众对我们的关心。希望郑老师除爱护、关心我们外,也要更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就算是我们大家的一点心愿吧!这也是我给郑老师提的一点意见。”
有哪一本教科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中国最优秀的指挥家,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在培养、教育着一批批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这位七十七岁的老人,用她铁一般的身躯,钢一般的意志,写下了人生最辉煌的乐章!
上半场是厦门爱乐乐团特聘的首席客席指挥林涛执棒,来自俄罗斯的青年指挥家那潇洒活泼、准确严谨的指挥语言,把几部中国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观众对这位颇有才华的青年指挥家报以了热烈的掌声。鲜花代表了龙岩人民对这位优秀的青年指挥家的感谢!
下半场,观众们热盼的、祖籍龙岩永定的世界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教授上场了,人们都熟悉她那英姿飒爽的气质,熟悉她那边讲边演的“郑小瑛模式”,当年过七旬的老人健步走上舞台时,台下观众热情的掌声如潮!
可郑老师没有注意到指挥台前由花束中淌出来的一汪水,已经走到指挥台前的郑小瑛教授突然脚下一滑,头朝下摔下了一米多高的舞台!台下台上一阵阵惊呼,刹那间,有几位工作人员和观众奔向台前,队员们纷纷离座,个个脸上苍白,大家都围到郑小瑛教授身边。刹那间,多少担心写在脸上!有的队员哭了,有的队员心跳不止,有的队员责怪自己怎么没有一把拉住郑老师!
台下的郑小瑛教授睁开眼睛,她觉得自己神志仍然清楚,活动活动手脚,觉得还可以,上千名观众在等着她!于是,她站了起来,慢慢走到台边,定了定神,然后,仍然迈着往常一样的步伐,又走上了指挥台!
在指挥台上吒咤风云数十年的郑小瑛,从未有过这样的情景,尽管,她曾摔坏了手,用左手拿着指挥棒指挥过一场音乐会;尽管,她曾在去演出的路上骑自行车摔坏了腿,还带伤去演出;尽管,她曾在癌症手术后两个月重新站到指挥台上,在指挥界里堪称“铁人”,但却从未有过在场上摔倒过的经历,一米多高的舞台,就是年轻人,摔下来也非同小可,可她是一位七十七岁的老人呵!
下半场,是一部已经誉满音乐界、为福建客家带人骄傲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这部四十分钟的大作品,难度不小,力度不小,可带着浑身疼痛的老人仍然认真讲解,倾情指挥,圆满地将它献给了它的家乡——龙岩客家人民!
这场演出应当永远记载在在龙岩的历史上!这场演出也永远地铭刻在全体爱乐人的心中!这次事件给厦门爱乐乐团年轻的音乐人带来的震撼也许是永久的!
在队员们的年终总结中,几乎人人都写下了自己一生最震惊的感受:
“在龙岩发生的郑老师突然滑倒这件事,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事情来得如此突然,所有的人都呆在那里,不知所措。但郑老师很快地平静下来,很快地控制了局面。当她再次走上台时,台下的观众全站起来鼓掌,我都要哭了!后来很多乐队队员都说有同感。”
“在2005年最后一天发生了一件令我内心受到极大震撼的一件事。郑老师在龙岩为龙岩市人民举办新年音乐会的下半场演出时由于台上有水不慎滑倒,还跌到了台下。就在人们极度关心郑老师的身体状况时,令人不可思异的是郑老师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内就又精神抖擞地重新走到了指挥台上,还不断地安慰台下的观众说道:“请大家放心,只是虚惊一场。”当时全场起立报以最热烈的雷鸣般的掌声!我想一定是在场的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对一名老艺术家如此的敬业精神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无比敬佩和赞扬。我的心灵在那一刹那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升华,那一记刻就连我这个大男人也禁不住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了。看到郑老师再看看我自己,觉得自己做人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想起自己有的时候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真是觉得自己太渺小了。”
“2005年最后一天‘龙岩震撼’我为郑老师那种‘忘我工作,生死度外’的气概深深折服。”
“在我来到厦门爱乐之前,觉得您是神,来了之后,每天跟您相处,也没觉得什么。可那时,我又觉得您是神了,能为您工作,真是我们乐团所有成员的福气!跟您比起来,我们相差太远了,您永远是我们的偶像,学习的榜样!”
“在团里,我始终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郑老师爱护我们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郑老师这么大年纪还和我们一样劳累奔波,真叫人感动,也让人心疼。这次在龙岩演出,郑老师在台上不慎摔倒,我们很多团员和观众都非常心疼。当郑老师不顾伤痛重新走上舞台的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激动的泪水,我在敬佩和心疼的同时,也在默默的为郑老师祈祷,为我们乐团祈祷!我也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郑老师和社会、观众对我们的关心。希望郑老师除爱护、关心我们外,也要更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就算是我们大家的一点心愿吧!这也是我给郑老师提的一点意见。”
有哪一本教科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中国最优秀的指挥家,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在培养、教育着一批批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这位七十七岁的老人,用她铁一般的身躯,钢一般的意志,写下了人生最辉煌的乐章!
前一篇:用心与你交流
后一篇:激动:《土楼回响》首演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