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什么是幽默?》一文中写道:
“幽默是一个外国字的译音,正像‘摩托’和‘德谟克拉西’等等都是外国字的译音那样。
为什么只译音,不译意呢?因为不好译——我们不易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字,完全能够表现原意。假若一定要去找,大概只有‘滑稽’还相当接近原字。但是,‘滑稽’不完全相等于‘幽默’。‘幽默’比‘滑稽’的含意更广一些,也更高超一些。‘滑稽’可以只是开玩笑,而‘幽默’有更高的企图。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则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
“幽默”是个外来词。我们中国的词汇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丰富,可是,为什么一直没有造出相当于“幽默”的词呢?老舍没说,我也闹不清,诸位读者,您知道吗?
老舍还举了个例子:
“比如说,一个小孩见到一个生人,长着很大的鼻子;小孩子是不会客气的,马上叫出来:‘大鼻子!’假若这位生人没有幽默感呢,也许就会不高兴,而孩子的父母也许感到难以为情。假若他有幽默感呢,他会笑着对小孩说:‘就叫鼻子叔叔吧!’这不就大家一笑而解决了问题么?”
这个例子倒有点意思。在咱们文明的中国,如果一个小孩冒冒失失地叫生人“大鼻子”,那肯定会被大人们批评为“不礼貌”,紧跟着就是细致的耐心的教育工作。你想,他以后还敢这么叫吗?如此,即使这位叔叔有非常丰富的幽默细胞,他的这个“默”也很难“幽”得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