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2007-06-18 15:36:44)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按,“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这是庄周的视点;在此之外,增加了一个胡蝶的视点:“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两个视点是不同的:“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又是互相对等的:“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就使得庄周的视点成为“之一”,而不是“一”;使得此刻的存在状态仅仅处于“之一”而不是全部的位置。“之一”与“之一”的关系,叫做“物化”。在“之一”与“之一”之上,还有一个“一”的视点,即把庄周和胡蝶都看作是“一”中的“之一”的视点。(在这里,讲述者的视点是与“一”相一致的。)“物化”就是从“一”出发去看“之一”的视点,即把“化”(如“周之梦为胡蝶”、“胡蝶之梦为周”)看成是仅仅在“物”的层面上的相互变化;而从“一”来说,它们是一体的。此节的主体,正是那个不曾出现在字面上的“一”。可以拿这个来说“死生存亡之一体”,生死的关系也还是物与物的关系,——当把其视为物与物的关系,我们也就具有了道的视点。当然这里所启示的远比生死问题范围要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