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末等的“士”也不简单啊(杂谈)
(2009-03-16 16:20:46)
标签:
子贡
做官
言必行行必果
杂谈
朱绍轩
文化
|
分类:
文艺天地
|
《论语》中有子贡问“士”的故事:子贡问老师:怎样才可叫做“士”?孔子答:“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贡感觉标准太高,又问:“敢问其次?”。孔子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也可算次一等的“士”。子贡又问:还有再次一等的“士”吗?孔子回答:说话信用诚实,行为坚决果断,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不过也可勉强算作再次一等的“士”了。
看罢这则故事,细思孔子关于“士”的标准,笔者真是感慨万千。何谓“士”?于丹这样解释:“士这个阶层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那种无恒产有恒心,以天下为己任的阶层,这应该是一个很崇高的荣誉”。而言必行、行必果者在孔子的心目中只不过是最末一等的“士”。可是,现今的人是不是都能够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我们不能说中国的为官从政者们都是言而无信的人,正是大多数人的言行一致、大多数人以集体和国家利益为己任,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快速地发展。可是,也的确有这样一些人,嘴里说的是一套,行动上又是一套。比如说:嘴里喊着要关心群众,实地里却不问群众冷暖;嘴里喊着要顾全大局,实际上却私欲作怪。曾记否,山西黑砖窑老板对拐骗来的民工的残酷行为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据消息称:有个老板的爹就是村里的领导。我想,这位领导平常绝对少不了将“要遵纪守法”、“要以人为本”之类的话挂在嘴上,可是,自己儿子的行为难道他不知道?他为什么不闻不问?没有别的,说到底还是他因为私欲作怪而没有言必行、行必果的意识和勇气。这样的领导连最次的“士”都是不够格的,正如中央领导讲的:连个普通党员的资格都达不到!其实,类似的例子并不乏例举,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大凡在各个领导岗位的人,无论官大官小,平常都会以“以天下为己任”的姿态展现在群众面前,都表示要做一个好官、做一个好“士”。那么,从子贡问“士”的故事中、我们能得出一点什么感想呢?我们自己能给自己评判一个什么样的档次呢?也许太高的调子并不好唱,不过做一个最末等的“士”---在法律的规范内,言必行、行必果,是我们每一个为官者都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的,也该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啊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