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新春封红包传统:换新钞

(2017-01-24 21:00:46)
标签:

过年

新钞

红包

分类: 生活

今年农历年来得特别快,月初渡了元旦,月尾便是春节。

香港有句顺口溜:年廿八洗邋遢(粤语:污秽),即大扫除。近年有清洁公司提供大扫除服务,收费以面积大小计算,由千多港元到几千港元不等,据说生意一年比一年旺,大家宁花点钱也不要自己累得腰酸背痛。

春节前,另一指定动作是到银行换新钞封红包,多年下来已成为传统,每年这个时候银行都挤满换新钞的市民,如果兑换金额大,要事先跟开户银行预订不同面额钞票的数量及取钞日期,否则有可能换不足额。

本月17日起,香港本地3家发钞银行汇丰、渣打及中国银行,开始替市民换新钞,当日早上7时,旺角的汇丰银行已有人排队轮候,有银行为此全线分行一连3天会提前半个小时营业。

有银行为加快换钞流程,还设有特快柜位,提供预先包装好、价值3000港元的“新钞套餐”,内有10020港元及2050港元的纸币。

换得新钞的市民都欢天喜地,认为是一份心意,也有人觉得换新钞喻意去旧迎新。新钞、旧钞面值都一样,为何封红包定要用新钞?是心理作用吧,收到新钞觉得当中夹杂诚意和礼待,所以一直有个习惯,会先用掉残旧的钞票,越新的越留到最后。

除了自用外,也有善心市民排队换取新钞来给孤儿发红包,其中一位善长兑换了约一万港元的10元和20元,连同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发性到孤儿院发红包,让不幸的孩子也感受到新年气氛。我有一班朋友特别关心长者,在春节前会去老人院派红包和年糕,让长者感受到新年的喜气洋洋。

由于新秒供不应求,又为环保,近年银行鼓励市民兑换“迎新钞”,即由旧钞翻新过的非“处女钞”,票身仍然板直、“新鲜”。上星期我到银行预订新钞时,银行职员也声明当中会夹有“迎新钞”,另外今年50元面额的钞票短缺,每位客人限定只可换50张,去年限定兑换的是20元,可想而知今年红包涨了价。

曾试过在刚开始换新钞的日子去银行换新钞,要等一个多小时,相熟的银行职员教路,着我在年廿九或年三十晚去,完全不用排队,果然所言非虚,踫巧今年年三十晚是星期五,决定那天早上才去换新钞。

小时候,到了年廿七便要替妈妈包红包,坐在她和爸爸的双人床上,床上放了一叠叠簇新、刚从银行换来的新钞,彷佛仍飘着印刷的油墨气味,那时候尚未有20元和50元面钞,五元和十元还未变硬币,面钞比现在的大,有些红包只封一元硬币,所以孩童年代有个说法,红包拿上手,会按一按,摸到硬币叫“硬嘢”(硬的),是纸币叫“软嘢”(软的),是年收硬的多,那年是“失收”,软的居多,便是“丰收”,现在已没人封“硬红包”。

到了新生代,像我儿子,只替我封过一年红包,便再也不肯帮手了。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