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为爱情失金5800万港元
(2016-12-20 14:05:18)
标签:
电话诈骗心理学 |
分类: 生活 |
爱情的魔力有多大?2016的最新答案是:足以令女性无条件献金给一个从未见面的男人。
并非天方夜谭,香港警方刚捣破一个跨国网上情缘诈骗集团,拘捕了14人。集团专攻女性,犯案手法是在手机交友App和社交网站公开征婚征友,结果吸引73名港女堕入情网,共骗走5800万港元,最终却连对方庐山真面目也见不到。
根据警方资料,73名受害人大多有学识甚至是专业人士,懂英语,共通点都是生活圈子较窄、渴望恋爱,以及意志较脆弱,骗徒就利用这些共通点,令事主坚信两人能在网上“邂逅”是“天注定”的缘分,以及人生中的真爱,女生便成为猎物,供骗徒予取予夺。
骗徒精通心理学,行骗手法是用白人照片开设假账号,讹称是来自欧美的专业人士,如假扮英国工程师、驻海外美军军官以及跨国企业高层职员,通过不同手机交友App和社交网站征婚交友,吸引不少女性跟他们交往。他们用英语与女性沟通,利用3至6个月时间摸清楚女方的背景及身家,然后展开凌厉的追求攻势,投女方所好,用花言巧语及山盟海誓来博取信任。获取芳心后,便展开骗财行动,利用不同借口,例如讹称邮包被扣押、缴交关税或需要金钱援助等,诱骗女方汇款至马来西亚的银行户口。有女受害人就以为骗徒载有结婚宝石的邮包被扣,急急汇款,以取回结婚信物。
在整个网上交往过程中,骗徒从无现身,收到款项后即告失踪,女方从没见过其真面目,受骗女性中,包括白领丽人、高学历专业人士、家庭主妇,及退休人士,其中一人损失超过900万港元,是同案损失最多,也是近年同类案件中损失金额最多一人。
受害人是名58岁的失婚护士,于2014年在网上结识自称来自英国的男子,对方声称在东南亚经商,双方网交一个多月成为情侣。骗徒随后以工作遇困难、意外受伤等不同理由向受害人索款,受害人竟先后汇款32次到对方指定海外户口,合共909万港元。直至对方突然失踪,她始知受骗。不但失金,感情亦受重创。
十分同情受害人,渴求爱情以致变得盲目,失去判断力、失去应有的戒心。骗徒也实在太卑鄙。
骗徒手法层出不穷,近年电话骗案令不少人受害,警方全力打击,捣破了庞大的电骗集团,但日常我仍收到不少类似电话,如一个很官方的电话音频称“你有一个重要包裹待领,详情请按1。” 按1后,便有真人接听,以核实身份为由,索取真名、证件号码、住址等,然后以文件涉嫌与罪案有关,或要缴付关税等理由骗财。
手法属老招数,新闻时有报导,警方已从不同渠道提醒市民,勿向陌生人提供个人资料,但仍不断有人受骗,所以有个地道说法:“桥段不怕旧,只要有人受”,因此骗徒可继续利用旧手法行骗。
高峰期,我从每日收到三个疑似诈骗电话,到至今平均每三日收到一个,对付方法只一个,别好奇对方葫芦里卖什么药,马上挂线,简单安全,千万不要踢爆大骂他,或企图反过来戏弄他。有朋友曾这样挑战骗徒,惹来骗徒电话骚扰一个多星期,自己在明,骗徒在暗,划不来。
“小姐,这里是某某银行致电给你,我们已事先批出税贷给你,只需核实你身份便可入账给你……”这是前天收到的一通电话,我从未在这家银行开过账户,马上回绝:“没此需要。”挂线。紧记:便宜莫贪。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