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义工:训练特殊儿童做小记者
(2016-11-30 16:52:59)
标签:
特殊学校义工采访 |
分类: 生活 |
最近忙上加忙,每星期有两个早上要去教“小记者课程”,我爽快地接下任命,因为学员是香港一家特殊学校的学生,他们天生肢体伤残,智力却与一般儿童无异,因需要贴身的特殊照顾而入读特殊学校。
全港共有9类为特殊儿童而设的学校,包括视障、聴障、肢体伤残、轻度智障、中度智障、轻中度智障、严重智障、群育及医院学校,由政府或非牟利志愿团体资助,为先天或后天不幸有缺陷的儿童提供教育。
我做义工的香港耀能协会高福耀纪念学校是一家肢体伤残儿童学校,得此机缘,源于一位好友参加的一个社会团体,捐献了一个小型电视台给这家特殊学校,12月底举行开幕典礼,为令典礼更有意义,好友希望在典礼上播放一个视频,内容是由同学们化身小记者做访问,于是邀请我当导师训练他们。该校共有67名学生,校长挑选了6、7名同学来接受训练,当中有天生痉挛,脊柱裂、脑瘫等,有需要坐轮椅或氧气呼吸机24小时随身的。
他们身体伤残,但头脑正常,例如初次见他们时,我作了自我介绍,事隔三天正式开始训练班,问他们是否记得我名字,并给他们提示:“我是查-小?”他们随即答:“查小姐!”没错啊!反应甚快,大家笑作一团。
我提醒他们要有礼貌,才会有人缘,其中有同学笑问:“人‘猿’?猴子?”我用接地气的例子作说明:“是缘份的缘,例如你们看电视,有些艺人你会一看便很喜欢他,那就是有观众缘,有些你看到他便不高兴,那就是没有观众缘,有哪个艺人你们看到会马上喜欢的?”他们回答后,我再问:“有哪个艺人你看一眼便觉讨厌的?”有同学抢答:“特朗普!”看,他们一点也不与不社会脱节,懂得关心时事,知道社会热门话题。
我向他们讲解做访问的目的和重要性,他们很快明白,因为他们都曾接受过访问,“我们是伤残人士,记者访问我们,问我们的感受和有什么需要,让社会大众知道,可以帮助我们。”他们都自知身体有缺陷,但他们没半点自卑,乐天爱笑,跟正常孩子一样有童真,上课爱说话,佻皮活泼,其中两个男孩还是小帅哥,看到他们,我的心隐隐作痛,作为外人也可感受他们父母的切肤之痛。
儿童不幸伤残,幸而香港有类似“香港耀能协会”的团体,以非牟利、自负盈亏形式运营,协会已成立逾50年,专为有特殊需要之儿童及成人提供教育及复康服务。属下的香港耀能协会高福耀纪念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引导式教育”理念,为中枢神经系统创伤而引致身体残障或多种残障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使他们享有与香港儿童与青少年真正而平等的教育权利,以帮助他们能够充份发展潜能,成为社会上独立而有适应能力的良好公民,参与及贡献社会。
各类特殊学校更会为学生提供升学或离校安排,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特殊学校学生的出路亦愈来愈多。好像我做义工的学校,部份校工启用伤残人士。
该校校长和导师都很有耐性和爱心,学校的设施配套齐备,很多细节都照顾到,例如每个同学的桌上会贴上名字,以及他身体的残障部位、需要什么特殊照顾,例如有些同学的食物必须剪成小块,桌上会清楚地指引,说明该同学的食物剪成 1cm x 2cm;长期要吸氧气的同学的氧气含量多少,一一清楚列明,方便导师们照顾及确保安全。
学校有私人厨房为全校师生提供午饭,厨房是大食堂,几明窗净,餐具、厨具齐备,有自顾能力的同学与导师们一起在此进食。下课后,我也在大厨房跟大伙儿一起吃饭,两个菜式,简单的豆腐炒肉碎、清炒菜心和白饭,有营养,容易吃。饭后每个同学自行清洗碗筷,训练他们做家务,提高自顾能力。
该校又提供校车接送学生,部分学生需坐轮椅,学校在巴士改成复康巴士,安装升降台、稳固轮椅安全锁,由专人跟车逐一送到家门前。我参观他们上校车的情形,是项大工程,工作人员都很熟练,十个学生上车就需半小时。
因资源有限的缘故,学校只有一辆改装巴士,要送完一批同学,回来再送另一批,有些同学要等两小时才可登车回家。
香港没有遗忘这群不幸的儿童,希望更多善心人向他们伸出援手。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