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港女疯抢的煲和炉
(2016-09-07 14:44:41)
标签:
铁锅下厨房做饭菲佣 |
分类: 生活 |
有见过买煲买炉也像买天王天后演唱会门票般,通宵排队吗?就是天下着黄雨(香港暴雨级别,由黄雨至红雨,最高级别是黑雨),宁愿淋雨也要排队去买吗?
这个“魔煲”Le Creuset,价钱不菲,动辄要数千港元,魅力不是来自它有80年历史和法国品牌的背景,不因它是人手打造,也不因它用100%生铁打磨而成及有防锈珐琅层,又或它有密封性能,持久保温,而是它的颜色。
颜色鲜艳夺目是该锅的“吸金咒”,如万有引力般,吸走香港女生钱包的真金白银,故被称为“港女煲”,却非我族类,因锅太重,其重量是同尺寸的铁煲的三倍,加上虽说不易磨损,保养系数却高。
在我来说,工具就是工具,无需费这么大的劲去保养,加上一个月也没有时间下一次厨,在家吃不到几顿饭,经常用煲的是女佣,不见得她会依照指示去保养,还是不要浪费的好。
前几天另一个日本多功能电热炉Bruno进军香港,又爆发疯抢热潮。在百货公司上架之日,百货公司还未开门,已有百多人在门外排队,有女士排了7小时,为买心头好,在所不计;有男士特意请假来通宵排队,就是为买限定版的粉红炉搏太太一笑。首批粉红版即时被扫清,该煲被称“港女炉”。
香港女生是否都是烹饪高手,以至抢煲抢锅?根据身边朋友做的小型民意调查,现代香港妇女已很少入厨煮饭,不是不喜欢,而是没时间、没机会。作太太的下班已很晚,有女佣的回家吃女佣准备的晚饭,没聘女佣的便两夫妇买个便当或在外吃碗云吞面充饥便算数。
我表妹与表妹夫是典型的现代夫妇,两人结婚10多年,表妹从未做过家庭煮妇,因为她根本不懂得煮饭,家中的碗碟就只有寥寥几只,两人下班后便去吃馆子,连便当也不买,免得为家中添垃圾。唯一会在家中开餐,就是在我家吃晚饭,把剩菜外带回家留作翌日“享用”。
香港聘外佣手续简单,外佣法定薪金是$4110,比起内地便宜,香港的小康之家都负担得来,住家饭都交由她一手包办,70后妇女很少会亲自下厨。
香港电视台曾制作真人秀节目《美女厨房》,每集由几位80、90后女艺人表演烧菜,大部分都鸡手鸭脚,连炒菜、切肉都不会,煮得一塌糊涂,反映年轻女生都给父母骄宠得很少踏足厨房。而在抢煲抢锅行列中,多是中产妇女,买品牌锅应是用来装饰厨房、观赏或满足拥有欲,及拍照放上脸书赚like,多于实际用途。
以我为例,本来承传自家母,能煮一桌美味菜式,自聘了家佣,教了她如何煮后,我几乎绝迹厨房。儿子20出头了,我只做过几顿早餐,偶尔炒过一、两个菜给他吃。真正做一顿完整的晚饭给他吃,是他14岁那年,跟他去英国游玩,住在朋友家,一晚朋友不在家做饭,住处附近又没有餐厅,我就在冰箱找了些食材,煮了几个菜。儿子尝过后,惊为天人,才知道妈妈原来真的会烧菜煮饭。他的惊喜表情至今我还记得。
广东人很注重汤水,湖南藉的家母,入乡随俗,天天煲老火汤,每天吃饭,米饭旁边必放碗汤,家父下班夜归,不吃晚饭也要饮汤。我深夜回家,饭桌上必有碗汤,那汤代表着母爱和家的感觉。
家母持家有道,爱用瓦煲煲汤,认为更加原汁原味,还记得为令瓦煲更耐用,煲底用铁线箍着,瓦煲裂了,不会丢掉换新煲,而是拿到街边专修理瓦煲的小档去修补,修无可修,才买新的。花几千港元买个铁煲?没可能。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