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批评法负面称赞骄傲 |
分类: 亲子 |
儿子念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累积经验, 得出“跟儿子讲道理,要赶在3岁前”的结论。要趁他还是一团糯米,未会跑跳、活动能力低、未学懂说话、不会我说一句他反驳十句时的黄金时期跟他讲道理,待他上学后,小脑袋得到启蒙,便难教他道理。
为此改变策略,用“批评法”,但不是批评他,是批评周围的人和事,以给他启发,批评当中渗着有用的提议,让他消化吸收。
第一次尝到甜头, 是他幼儿园时。他的一位同学来我们家玩,进门不叫人,女佣给他点心不讲“多谢”,走时不说“拜拜”。晚上陪儿子洗澡时,聊及那位同学,“他样子可爱,不过不太有礼貌,入屋应叫人, 他却没跟我打招呼,不会向女佣道谢,如果他能学会这些礼貌就更可爱。”
隔了一阵子,可爱男生又来我们家吃点心,一进门,他便笑咪咪地打招呼, 叫“阿姨”, 接过点心会讲多谢, 临回家前, 会来跟我说“我回家去了,拜拜。”
他走后,我称赞他有礼貌,儿子得意地说:“是我教他的,跟他说要学懂礼貌,我才会多请他来玩。”
“批评法” 奏效,多年来奉为教子良方,但及至儿子念小学四年级,负面效果浮现了。
学校规定,每年学期中,家长要到学校见班主任,做家校沟通, 班主任给儿子的评语是, 在课堂上他频与同学偷偷说话,老师问问题时则闭嘴不踊跃举手回答,要老师点名指定他回答,他才开腔,每次的答案都很不错,即他不是不懂, 是不肯主动答。
老师说他乐意帮忙同学,对师长有礼, 但进行小组讨论时, 他多半闭嘴不说话,只听不讲,要老师指明他发言,他才肯开口, 而且每每都有颇好的论点。他过于被动内敛,若不加以改善,会很影响他的学业成绩,尤其在国际学校的体制中, 很看重学生讨论、发表观点和意见, 因此以儿子的表现, 就算他的成绩属中上, 长远来说, 对他将来投考大学也有不良影响,因为著名学府都偏向录取勇于发言、表达能力高的学生。
将老师的话向儿子转述,陈以利害,着他改善,鼓励他不要害羞,跟其他同学一样,大胆发表意见,可是情况并没有改善, 小五、小六的班主任都有同样的评语,我知道问题症结不是仅仅因为害羞。
经多番观察,发觉儿子其实有很多想法和意见,他与同学、补习老师或表哥表弟相处时,甚为健谈,条件是要单对单。曾一度怀疑他有人群恐惧症,但在出席社交活动、面对一大班人时他又表现淡定自若,不似有社交障碍,究竟症结在哪里?这个谜到中学才解开。
上了中学,每年要到学校要见的不单只是班主任,家长要跟子女每个学科的老师见面沟通。儿子念十科,我要见十位负责的老师,几乎十位对儿子的评语都是:懒于发表意见。
几年来, 不断鼓励威迫下,情况原来一直无改善,不知症结在哪里,实在难对症下药。
直至有一次,我又重施故技,用批评别人的方法曲线教育他,他反过来教训我:“妈妈,我觉得只会批评别人太负面了,只看到别人的不是,却不去欣赏别人的长处。”
当头棒喝,明白了, 是所用的“批评法”窒碍了他表达自己的意见,令他有阴影, 令他害怕犯错,害怕有人会在其他人面前批评他,少说话可减少犯错机会,他便选择了消极的方法来应付犯错、应付批评。
我马上认同他:“你的话提醒了我,就如妈妈常看到你的优点,但怕称赞了你,你会骄傲,所以只管放大你的缺点,提醒你要改正。既然你有这样的感觉,妈妈会多加留意。”
助他走出“批评法” 阴霾的是压力。压力不一定只带来负面影响,用得其所,是很大的原动力。面对要考入心仪大学的压力,他明白必须要改变被动内敛的性格。虽然慢热, 总算有进步。
另一个助力来自爱情。他念十二级时交的女朋友是学校里的领袖生, 又是学生会主席,活泼热诚坦率具主见,对儿子起了积极正面的影响。她竞选学生会主席时跟其他三人角逐,各自组成竞选“内阁”, 儿子担任财务, 并参予助选拉票, 为团队设计徽号印在T恤上。自此, 他整个人暖起来,不单在家说话多起来, 老师也再无投诉他寡言内向。
滥用“批评法”, 几乎造成儿子性格缺陷, 真个抹一把汗。
本文首发于《南都周刊》。
大陆地区经纪公司:北京点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dianxing58@vip.sina.com
86-10-8765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