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拍卖会停不了
(2014-12-02 10:26:45)
标签:
城记拍卖会收藏地产竞投 |
分类: 生活 |
过去的一个星期,一家国际著名拍卖行在香港举行多个拍卖会,名画、古玩、珠宝首饰、名表、刺绣,更首创拍卖品牌手袋,竞投踊跃,相信类似拍卖会陆续有来。
随着收藏家对收藏品的热切升温,拍卖会的年度交易额达10亿美元。
拍卖行的宣传手法可谓上下其手,以稀世名画或天文数字的珍品打广告,擦亮拍卖行招牌,以证其搜罗贵重藏品的能力及卖家对他们的信心;另一方面,会调低部分拍卖品底价营造物超所值的印象,吸引竞投。
拍卖会的炽热气氛,你出一口价,他出一口价,争夺心头好,很易令缺乏定力的买家出过高的价钱,有经验的买家会事先做好准备功夫,先从目录搜寻目标,上网做资料搜集查看底价是否合理,然后自己定下一个价钱,如果叫价高出预算便作罢,保留银弹去投下一件精选。
曾有被“逼着买”的经验,但不是在拍卖会上,而是买房子的推销会上。
1997年,香港陷入负资产难关前,楼市畅旺,凡有新楼盘推出,便有排队党霸位等拿号码筹挑单位,排得越前,选择越多。他们拿到号码筹后卖出去,叫做“炒筹”,1-10号筹,可炒至3-4万港元,有利可图,各路江湖人士争先恐后来霸位,经常发生冲突,大打出手。为作区分,有叼着饮料吸管为记,有戴上白手套做制服,故有“饮管党”和“手套党”之称。
地产商为遏止炒筹歪风,改用抽签制。我看中一个楼盘,参加抽签,抽得第100号。地产商每次放一批十人入内拣楼及即时落订金,卖出的单位会马上被盖红印,以示售出。我看中了心仪单位,正在考虑,不出一分钟就已售出。有卖家出去,地产商又放另一位进来,人人急不可待买买买,气氛紧张。我连选三个都被捷足先登,急了,打算胡乱挑一个,随即深呼吸,叫自己冷静,反正观景及座向好的单位都售出了,索性离场。未几,受亚洲金融风暴所累,香港楼市大跌,跌破底价,变成负资产。幸而千钧一发之际懂得冷静,得以全身而退。
拍卖会经常有竞投激烈的情况,不够冷静,很易会买贵了。不过如果懂得精打细算,熟知行情,很多时候会投得物超所值的珍品。
拍卖会亦是出风头炫富的最佳场合,亿元投得名画、巨钻,即时上头版,如在画廊或珠宝店花同样的钱买同样的东西只属锦衣夜行,不会成为新闻,高价投得字画、名画就如在品位上贴金,增加文化气质。
也有低调得不露面的藏家,采取预先落暗标的方法,又或派人到现场去代举牌竞投,用电话指示出价。用暗标则比较吃亏,不能因应现场情况做加减调整。
近年很多晚会为筹款会搞慈善拍卖,为免到时现场气氛冷清、竞投疏落、场面尴尬,筹委会通常会预先联络宾客中有潜质的买家underwrite其中一件拍卖品,例如拟定十万元成交,准买家的“责任”是叫价至十万元即可停下来,让出更高价的人夺得,如无人加价就由他投得,大解悭囊;另外又会跟其他宾客沟通,请他们叫头几口价,带起气氛,其他客人受到感染,主动出价。
晚会的拍卖官如能叫出宾客的名字,十分有利拍卖,因为宾客每举一次手,拍卖官便会宣布“XXX先生出价20万”,一刻的虚荣可催谷竞投。
藏家若要将藏品出售套现,拿出市场卖是变卖,会被压价;拿去拍卖,价钱会越抢越高。
卖方认为拍卖价更高,买方觉得在拍卖会可捡得便宜货,所以拍卖停不了。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