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角7号〉在香港不狂收三大原因

(2008-12-12 09:09:35)
标签:

海角7号

票房

海角七号

观众

台湾人

娱乐

分类: 辣评娱乐圈

〈海角7号〉挟台湾电影史上卖座王的声势攻香港电影市场,开画日23间戏院放映,收58万港币(下同),首四日累积票房超过200万,打败电影007量子危机,勇夺周末票房冠军,这部在台湾收一亿多票房的电影来势汹汹。

〈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直言:谁说我们走不出台湾?

该片还未威名远越海峡,台湾的传媒朋友已兴奋告诉我,台湾有套风靡全台的〈海角7号〉,我于十月上旬写了介绍该片的文章。

作为娱乐圈一份子,当然希望所有大小电影和表演都大卖,〈海角七号〉未在港正式公演已看过了,直觉认为该片在港不会有太大回响,事实是头四天票房最理想,后劲却不继,原因有三:

太富地道感情。虽然起用了几位日本演员,但〈海角七号〉在台湾的大卖点是一套纯台湾电影,令台湾观众有归属感,剧本适合老中青,扩大观众网,令票房轻易冲破了〈色戒〉的票房,为虚怯民心带来正能量,增加台湾人的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所以台湾人是带着浓厚的感情进场,但香港人纯以观众身份入场,以戏论戏,比较难投入。

期望过高。很多人慕名入场,由于期望过高,反而觉得电影没预期般好看,形成坏口碑,影响入场意欲。

没重看。在台湾不少人是看完又看,有粉丝至今看了18次,所以2,300人口,能收超过 1亿,但在香港,就少了这批重看客

老实说,如果〈海角7号〉的香港票房势如破竹,譬如说赢了〈功夫〉,香港观众实在对不起港产片,对不起徐克、王家卫、杜琪峰、刘伟强、陈可新、陈木胜等不断用大卡士、不惜公本的大制作来宠观众的导演,原来是自作多情。

〈海角7号〉虽然只在本土发光发热,却证明不一定是金元巨制才有好成绩,〈海角7号〉不单振奋了台湾电影圈,拯救了事业无起息的男主角范逸臣,成为全台湾最抢手男星,〈海角7号〉令拍摄地垦丁成了旅游热点,在金融海啸中,游客人数一枝独秀。

一套卖座的电影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