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肥姐温哥华肥肥日郑欣宜郑少秋娱乐 |
分类: 辣评娱乐圈 |
记忆所及,肥肥是香港第一位艺人获此殊荣。
香港没有定立名人日的文化,但在各传媒“群策群力”下,肥姐走后至今一星期,香港自动进入“开心果周”,电视电台新闻抢先报道,纷纷推出早已准备就绪的特辑,报章做头版出特写,周刊做封面兼特刊,肥姐的身后事安排,由娱乐版移到港闻版,由调子哀伤惋惜的悼念篇,恶化成家事篇,矛头直指郑少秋,继研究他的丁蟹效应克股市后,再召开家事法庭,批判“前夫应否出席前妻丧礼”,七嘴八舌做道德判官,家事走上港闻头条。。
主流意见分两派,理性派认为,两人分开十多年,属朋友关系,要搵食,时间不许可,缺席也无不妥;感性派觉得肥姐曾深爱秋官,助他走红,情义上应送她最后一程,为了女儿也该去。
电视台把观众宠坏了,电视剧会拍制几个不同版本的结局,大团圆的、悲情的、恶人有恶报的,投观众所好,观众习惯了,以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权影响别人的剧本,随口说“我要男主角秋官就会这样这样…..”,毫不客气,干预别人家事。
有想过欣宜的感受吗?她对父亲的崇拜倾慕,在同台合唱〈天涯孤客〉的眼神已充份流露,她为父亲争气,称是她不想父亲舟车劳顿千里迢迢去送殡,旁人应马上闭嘴,秋官唯一要交代的人是欣宜,父女间的默契承诺,旁人不会知,不停说三道四,受压的不单是秋官,还有刚失去母亲和婆婆两位至亲,只有二十岁的欣宜,忍心吗?
回归十年,市面上仍有一批未学会尊重别人决定的专横大家长。
肥姐有灵,看到女儿和她曾爱过的男人,因为她而受困扰,在天也笑不出,帮个忙,给她安宁,比定肥肥日、追封勋章、追颁奖项,更能令她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