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人能如此地努力和投入扮演自己的每一个角色。他是维托-柯尔莱昂,他是特拉维斯-比克,他是杰克拉莫塔……他的表演近乎疯狂,他就是所有男演员的榜样——罗伯特-德-尼罗!
与艾尔-帕西诺相比,我个人更偏好罗伯特-德-尼罗,他内敛、深沉,甚至有些少言寡语,但这并不等于他就是一个沉闷的人,在他的电影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的爆发,这种爆发是如此强烈与震撼,那应该是一种压抑以久的迸发,总给我们宣泄的快感。
时光是无情的,罗伯特也在渐渐老去,一个演员会因为上了岁数就只能是英雄迟暮吗?在罗伯特身上我好像看不到这一点,他只是不在扮演那些年轻的角色而已,他的激情仍然在他的骨子里。我可以用最近他主演的一部电影《成为弗林》来证明,尽管在片中他扮演一个落迫的父亲,可是当他披着被单,站在收容所的大厅里,质问儿子“你的信仰在哪里”时,我们分明感到那是复活的恺撒,罗伯特-德-尼罗的那些经形象瞬间又回到了我们眼前……

《教父2》
德-尼罗饰演年轻时代的教父,其城府心机,喜怒不形于色的风范与马龙-白兰度饰演的老年教父衔接得天衣无缝,他也是在本片中发展了他的“体验派”演技风格,即角色的举手投足无不来自生活,又无不精练于生活,评论家当时认为,影片最幸运之处就是让德-尼罗取代了白兰度。

《愤怒的公牛》
在罗伯特-德-尼罗的强烈推荐下,西科塞斯读完了杰克-拉莫塔的自传,他开始对这个有关精神救赎的题材产生兴趣。西科塞斯在影片中充分运用了各种镜头语言,以黑白强有力的视觉效果冲击着每个观众的灵魂。德-尼罗的表演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愤怒的公牛”的形象已经成为观众们心中久久不能抹去的深刻印象。为了表现出拉莫塔退役后堕落的状态,德-尼罗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在短期内增重60磅,被传为影坛佳话。

《出租车司机》
对美国社会影响最深的影片中,《出租车司机》位列十大之一。这不仅是由于本片引发了“里根遇刺”事件,更重要的是德-尼罗的角色成为此后被视为“迷惘一代”的象征。这是一个在物欲横流的纽约城中寻找正义和良知的孤独灵魂。同时他粗野而缺乏教养,他对自我的拯救最后寄托在对一个雏妓的拯救上面。片中德-尼罗对镜拔枪说着“你在跟我说话”的镜头是影史上刻画人物的经典一笔。而他剃的“莫希干”式发型也大行其道。

《午夜狂奔》
德-尼罗的灰色喜剧,几乎每个男人都会爱上这部纯粹“老爷们式”的公路追逐片。德-尼罗在片中饰演一个潦倒的“雇佣捕手”,为了赏金去缉拿一个贪污犯,同时也为了赏金不落到别人手里而与同行们及几伙黑道人物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德-尼罗在影片中从头到尾一身破烂的黑羊皮夹克,永远拮据的口袋,打电话永远“对方付费”,一开口总是他做梦都想开的那间并不存在的咖啡馆——就这么个灰头土脸的烂差人,被德-尼罗自己视为“最接近他本人的角色”。

《赌城风云》
本片是殿堂级大师导演马丁-西科塞斯的又一力作,揭示灯红酒绿的赌城鲜为人知的一面。萨姆-埃斯-罗思坦所经营的赌场生意红红火火,他也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亨。然而,自从他娶了妓女出身的金姬后,败象开始出现。匪性不改的手下尼基总是四处惹麻烦,被警方禁止踏足赌场;而罗思坦开除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赌场工作人员,因此得罪了当地的官员;更糟糕的是金姬仍不忘旧情,给吃软饭的前任男友送钱,婚姻的裂痕使罗思坦心神不宁……
性感明星莎朗-斯通应邀在片中扮演罗伯特的妻子,一个贪得无厌、嗜好酒和毒品的美丽女人。这部以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为背景讲述友情与背叛、崇高与堕落的影片尽管受到了“过份宣扬暴力”的指责,却为斯通赢得了本年度金球奖最佳女演员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而导演马丁-西科塞斯的崇拜者们也纷纷将该片称作前者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猎鹿人》
德-尼罗极其少见的英雄形象,在反映越战题材的影片中,自德-尼罗之后,对美国参战士兵的形象刻画几乎都在退步。德-尼罗最令人钦佩之处,是他永远在角色那里寻找真实生活的来历,因而即使这个有意制造的战争英雄德-尼罗那儿也非常丰满,仿佛“碰巧或被逼迫着”干了一桩英雄事业的普通汉子。

《布鲁克斯故事》
本片是罗伯特-德-尼罗自己作导演的处女作,对查兹-帕敏特里的独角剧作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德-尼罗在片中扮演美籍意大利人——公交车司机罗兰兹-阿内罗。主角是阿内罗的儿子卡洛格罗,由年轻的弗朗西斯-卡普拉扮演。在布鲁克斯,卡洛格罗家附近最有名的混混是浮华的“机灵小子”索尼。卡洛格罗目击了索尼杀人的经过,但为了街区的名誉,他拒绝向警方透露情况。索尼认为他够朋友,于是将黑道上的一些事情都教给这个敏感的小伙子。卡洛格罗虽然极为崇拜索尼,但他热爱和尊敬自己诚实正直的父亲。对这个17岁的小伙子来说,如何决定生活的方向成了一种悲剧。

《喜剧之王》
看到这个名字,我相信朋友们肯定会想到周星驰的作品。然而这里讲的却是美国版的《喜剧之王》,要早周先生的同名作品十几年。这是部充满嘲讽和批判色彩的黑色喜剧。导演马丁-西科塞斯以拍摄好勇斗狠的暴力片闻名,镜语特征以高超复杂的运动见长。而他最好的搭档罗伯特-德-尼罗也以各种意大利裔社会底层人的面孔出现,散发着阳刚和暴力的气息。而在这部影片里,马丁的镜语出人意料地冷静,尽管在某些关键情节,仍能看到安捺不住的形式感极强的运动镜头,但是能够体会到总体上已经是节制了。而且他竟然选择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男主角——一个脱口秀演员。我到现在也忘不了那种掩饰不住的爆发。

《盗火线》
这是我最喜欢的警匪片。不单单是它集中了罗伯特-德-尼罗与艾尔-帕西诺两大演技派巨星共同演绎此片,就是那段惊心动魄、逼真十足的街头枪战就足以吊起和吸引所有军事迷与影迷的胃口与眼球;还有最后,当艾尔-帕西诺紧紧握住被自己打死的德-尼罗的带有鲜血的手时,我想观者们的心绪一定与我一样复杂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这也许就是经典电影的魅力所在吧。谁能把一个劫匪老大演得如此令人尊敬?谁能让他笨拙而真诚地渴望一个女人带给他一个家?谁能和艾尔-帕西诺隔着桌子对视而不处下风?最后,谁能使这个职业罪犯的死变得令人扼腕叹息?唯有罗伯特-德-尼罗。

《拜见岳父母大人》
格雷格深爱着女友帕姆,打算向她求婚,当他鼓足勇气正要开口时,帕姆接到她妹妹黛比的电话,获知黛比要结婚的好消息,格雷格从帕姆与黛比的交谈中发觉,她们姐妹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父亲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格雷格陪伴帕姆前往纽约参加婚礼,他盘算着在喜宴时向帕姆求婚是最恰当的时机,然而自从他遗失行李开始,乌龙事件不断发生……
德-尼罗的喜剧天赋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相当充分,他既没有向观众挤眉弄眼的秀滑稽,也没有妙语联珠展示笑话,他只是用他的一脸严肃和一丝不苟的认真冷处理了所有的幽默,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反差和对固有形象的颠覆,从而实现了比直接的笑料更精彩的笑点。从这一点来看,这只有具备高深演绎功力的人才能达到。

《残酷大道》
德-尼罗和马丁-西科塞斯这一对黄金组合的成名作。《教父》的街头版本。德-尼罗饰演纽约意大利区一条街道上的混混,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择手段地打劫杀人。德-尼罗在片中脸色苍白,不修边幅,干坏事时一副自得其乐的怡然神态,好莱坞几乎就此把这位新星定型为街头浪子,但德-尼罗转眼就接演了《教父2》中的唐,开始了他扬名立万的旅程。
一个好演员是不会被他成功塑造的角色所束缚的。罗伯特-德-尼罗在出演完《教父2》后,虽然也出演过较多的黑帮人物,比如《美国往事》、《盗亦有道》、《老大靠边闪》、甚至是在动画片《鲨鱼黑帮》中也是给老大配音,但是他并没有拘泥于其中,相反的是,我们看到了他扮演的更多的不同形象,比如《狂迷》、《恐怖角》、《摇尾狗》、《成为弗林》等等。如今已经是头发灰白的德-尼罗仍然坚持在这块银幕上,也许英雄总有迟暮时,但我们总能记得那个从出租车后视镜中凝视这个世界的那双眼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