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君王的电影

(2012-11-15 14:52:01)
标签:

回顾经典

文化

影评/乐评

娱乐

 

 

 

    于是,罗马人问女仆:“女王走(死)得从容吗?”
   “绝对从容!”女仆回答,“就像以往那些著名的君主一样。”


    ——《埃及艳后》

 


   莫明其妙的用了这段台词,主要是想引出我要说的那些关于君王的电影,“从容”这个词在这里非常有意思,因为这“从容”之后又有着多少故事和阴谋啊。不可否认,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银幕上,君王的故事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君王是一个集中体现人性、社会、文化、信仰等诸多方面的载体,所以当你了解一个国王的故事后,也就了解了他那个时代的很多东西……(这里只例举部分君王电影)

 

 

关于君王的电影


《末代皇帝》:紫禁城的黄昏
   影片总是在溥仪一生的回忆和现实中的监狱生活转换,这种转换形成了差距极大的视觉反差,剧情也同样在灰暗和幸福中艰难前行。我个人更欣赏《末代皇帝》里的历史情节,想想在一个一切都是“阶级斗争为路线”的年代,一个中国刚刚诞生的红色政权,肯定要把溥仪这个所谓封建头子彻底改造改造,《末代皇帝》中的“狱长”(英若诚)永远是一脸铁青,这却恰恰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我认为那个意大利人贝纳多-贝托鲁奇是借用庄士敦角度观察溥仪的一生,并想重新写一本溥仪的传记。但欧洲人的思维不同于好莱坞,他们更喜欢真实的中国文化,尤其是细致描写中国宫廷不同人之间的那种复杂关系,也用法国式的浪漫解剖了溥仪和后妃的婚姻生活。他们可以高兴的看到那个欧洲的庄士敦对溥仪的影响,也慢慢让自己学会从中国皇帝的思维方式去看他的整个人生。同时,这部电影不知道为什么把溥仪的回忆总是大量停留在宫廷和监狱之中,反而对于那段“满洲国”的历史写的过于简单了,这段历史也是溥仪人生的转折之处,更多的人对这些可能更有兴趣,如果单纯用影片的角度去理解这段历史,那么结论是溥仪并没有去出卖自己国家民族,虽然那时的中国已经不在是他的大清帝国了。

 

 

关于君王的电影


《李尔王》:王国与儿女
   影片剧情简单而又悲怆,在一个古老王国,刚愎自用的老国王李尔年迈体衰,决定要根据女儿们所表达的爱来分配每人所得的一份国土。他的二个大女儿使用甜言蜜语,骗取了父亲的欢心,而他的小女儿却说了真实客观的想法。但小女儿的言语没有使李尔王满意,他把国土分给了两个大女儿。这时两个大女儿露出了真面目,将父亲李尔赶出了自己的家,反而善良的小女儿收留了他。多年后,两个大女儿因争风吃醋相继死去,小女儿也被恶人害死,李尔也在忧伤中死去。
   李尔可能是一位真正的国王,但他不是一个好父亲,在自己的女儿面前他被欺骗了。可能在他的两个大女儿心中只有国王才是自己的父亲,失去了国王的权利,李尔将不会成为她们的父亲。也许李尔曾经历过无数血雨腥风的生死大战,可能在一生之中开疆扩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他在王国中、战争中是被万人仰慕的王者,但是这位王者缺乏了一种长者的慈爱,在家庭中李尔彻底地失败了。

 

 

关于君王的电影


《暹逻女王》:决定战争的女人
   一个女子决定了一场战争,带领他的人民,保卫国家,消除纷乱。本片以16世纪中叶阿龙塔亚王国的女王素丽瑶泰的伟大一生为中心,生动地表现了泰国王室的故事,在泰国公映时创下了空前的票房纪录。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大明王朝)还是和平稳定的,而素丽瑶泰就是那时的暹逻(泰国的一个时期)皇后。在暹逻与缅甸的那次战争中,素丽瑶泰与丈夫一起骑在大象上出征作战,最后为了保卫暹逻而牺牲了自己,成为了泰国人尊敬的巾帼英雄。但这位女英雄牺牲的不只是生命,还有她的爱情。在那个时代的暹逻群雄割据,互相攻杀,为了避免国家分裂,她选择了与自己相爱的情人永远分离,嫁给了一个不熟悉的王子。在那之后的20年里,她一直维护着国家的稳固,不计荣辱,历经了多次风雨变换。当整个国家面临被颠覆分裂的最危险关头时,她又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成功的化解了一次复辟阴谋。

 

 

关于君王的电影


《西楚霸王》:真正的十面埋伏
   项羽和刘邦成了各路义军的将领。后来,刘邦投靠了项羽,各路义军约定:先攻入咸阳者既为关中之王。而项羽与秦军在巨鹿血战一场,并大败秦兵主力,而刘邦坐收渔利,却乘项羽与秦苦战之机,进攻秦都咸阳。项羽不甘心,设下鸿门宴,但狡猾的刘邦看中了项羽的弱点,逃脱了项羽的诡计。吕雉率家人出逃,在路途中搭救了项羽的心爱之人虞姬,两人成了患难之交。不料刘邦见了虞姬心生二意,虞姬逃走,流落秦宫。项羽攻入咸阳时,光烧阿房宫,救出了被困的虞姬。秦朝灭亡以后,项羽主分天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封为汉王,远迁西蜀荒凉之地。终于在公元前203年,刘邦趁项羽东归楚国,放松戒备,向项羽发起总攻。使项羽军队处于十面埋伏之中,项羽军队惨遭大败,虞姬自杀在项羽身边。项羽只率其余部28骑突围至乌江岸边,不肯过江,自刎而亡。
   没有雄心的君者是会被灭亡的,项羽生在战乱之中,建功于战乱之中,可是却负于君者之名。

 

 

关于君王的电影


《埃及艳后》:我和凯撒的故事
   影片的史诗性极强,对于那时的罗马帝国来讲,地中海只是它的内陆湖,恺撒的军队在亚洲、欧洲、非洲无坚不摧,以至于作为后来者的墨索里尼,也幻想着能把他的纳粹意大利变成第二个罗马帝国。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克丽奥帕特拉七世与罗马执政官恺撒结婚,虽然这一切被怀疑包含着某些政治因素在内,但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克丽奥帕特拉妄想借助恺撒的权利为自己服务,而影片在把握上更多的是把二人温馨浪漫的爱情发展展现出来。但历史是用血来写成的,野心永远是属于那些卑鄙的政治家,在恺撒被刺杀以后,克丽奥帕特拉离开了罗马。而另一位罗马英雄出现了,他就是安东尼,一位伟大果敢的军事将领和领导者,克丽奥帕特拉与他的爱情有些使观者分不清到底是真情假爱还是假情真爱,但伴随着克丽奥帕特拉的是第二个恋人的死去,安东尼同样死在你争我夺的权利游戏中。其实,我个人倒是喜欢连续剧《罗马》对于这段历史的描写,政治下的所谓爱情,只剩下肮脏的交易。

 

 

关于君王的电影


《安娜与国王》:东西方的碰撞
   影片看起来很有意境,叙述了安娜在抵达泰国之后,立即遭遇难以克服的障碍。她是个带着幼子的年轻寡妇,必须适应在传统泰国社会中的地位,同时负责教育孟卡国王的许多名子女。在一次动乱之中安娜和国王抛弃了之前文化意识对立所带来的种种猜疑,和国王建立了真诚的信任。影片要表现的是西方文明对这个东方世界文化的冲击,这个冲击是被一个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国王和一个坚持自己文明信念的英国女教师所带来的。浪漫史诗一样的刻画手法描绘出了这个令人陶醉的故事,这是普通的好莱坞电影手法。国王因安娜而改变,变得更加容易接受别人,安娜也因国王而改变,变得去知道如何了解东方。这是部耗资6000万美元的大片,全部外景选择在马来西亚拍摄,豪华壮阔的皇家气势,华丽的演员服装,及堂皇宏伟的场景,具体呈现了东方风味的特色,并混合了多种文化风格。但是影片并不怎么卖座,但对于一般中国观众来讲周润发的影响力是要高于朱迪-福斯特的,但这次周润发让很多人失望了。最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在泰国被禁了。

 

 

关于君王的电影


《王的男人》:王的悲剧
   韩国的这部电影最能体现一个王者身后的悲剧命运。王是最有权力之人,他把他人的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中,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小看多了宫廷斗争的腥风血雨,他永远战战兢兢活在恐惧之中不能脱身,母亲之死使得这种恐惧以一种凶残狰狞的面孔跑出来,叫嚣着扑向了官吏和两位害死其母的前朝妃子。在王手持利器,血溅贺典朝堂之上时,这个可怜的人的灵魂实际上正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嘤嘤哭泣,他在利用手中的权利肆意妄为之时,也将自己推向了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他向所有人报复,也是在向自己报复,他宠爱妓女出身的绿水,封戏子出身的孔吉四品大员,我们看着这个王,怎样的把自己一步一步送入万劫不复之中。但,我们又无可指责,如果有错,只错在这个王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感情。权力,常常是需要牺牲感情为代价的。这是王的悲剧根源。

 

 

关于君王的电影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被文明征服
   影片的情节很完整,在分裂的蒙古各部族之间,战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直接手段,美丽的姑娘河漠伦被抢亲到蒙古乞颜部,在各部族的仇杀战乱中生下了铁木真。铁木真长大后为生存而杀死了亲兄弟。在不断的杀戳中,铁木真不断壮大了自己的部落,并夺回了失去的可汗位。但这时,妻子却被仇敌部落夺走并怀上了仇人的孩子。铁木真用母亲做人质,借兵打败了仇敌,并以宽大的爱心重新接纳了妻子和孩子。之后,铁木真以战止杀,实现了蒙古大地的统一与和平,从此被称为成吉思汗。在战争中最后的胜利者才有资格成为君者,铁木真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开创了自己的基业,在他的心中只有战争才可以维持统治,防止分裂,使蒙古人永远高贵,巩固自己的汗位。但是用这种思想建立的政权必将失败,因为这是一种野蛮、落后的思想。铁木真心中只有征服和战争,他的骑兵使多少城市变成废墟,使多少民族遭受蹂躏,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精彩的历史。

 

 

关于君王的电影


《国王的演讲》:国王无小事
   影片的背景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化的英国因不合时宜的体制逐渐走向衰败,被德国和美国赶超。乔治六世在这样一个尴尬的背景下登基,多少有些许无奈。1925年在温布利举行的“大英帝国展览”闭幕演讲,因为当时还是艾伯特王子的口吃让他出尽洋相,自那以后妻子一直帮助丈夫寻找一名出色的语言治疗师。直到找到澳大利亚出生的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罗格……
   国王是一种被万众瞩目的职业,所以国王的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事也会被无限放大,这也就使得国王要想做好这个职业就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一旦发现了问题也要必须尽一切力量解决掉。在矫正口吃的道路上,有谁能像乔治六世那样需要克服种种内外因素?然而,这种义无返顾的坚持在其背后却也揭示了国王对于国家的那种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