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莱坞真是江河日下啦!很少能有创新的作品问世,为了苟延残喘的生存,现在的好莱坞也有自己的办法,他们用金钱购买版权,翻拍别国的电影,更省事的做法还有翻拍过去的老电影来充当门面。其实,这是一个不怎么样的损招,从内容与形式上来说这样的电影一般都无法突破前者的立意,再加上先入为主的观念,一开始就已经是基本注定票房与口碑双双失败的结局。不过,对于影迷来说,看到这样的电影倒是可以帮助他们回想起那部老版的电影来,重新回味一下也是蛮不错的。这不,前些天我看了2011年版的《稻草狗》,稍带着也回顾了那个1971年由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老版《稻草狗》。

老版《稻草狗》是帕金法的经典作品之一。影片揉合了三种电影类型:西部片,悬疑惊悚片,黑色电影。最后半个小时让人血脉喷张的血腥暴力场面及那个惊世骇俗的强奸段落更是让影片成为影史上最著名的电影之一。然而这并不只是一部歌颂荷尔蒙的B级片,除了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外,这部影片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对“文明与野蛮”这一命题的深刻探讨。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是荒谬的,因为我们无法回避人类有着动物的本性,这也就说明人类继承了动物弱肉强食的天性。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小孩子会本能的喜欢玩开枪打仗的游戏。而回顾历史,人类的发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暴力和邪恶。人类之所以没有在这种危险的本性下走向毁灭是因为道德的潜移默化及法律对个人的约束。道德教我们做善事,法律则是用来克制我们心中的暴力本性。所以,也就是说“文明”与“野蛮”是相互制衡的一对力量,如果少数人的力量强过王法就会有像这部电影中所出现的局面。
应该说,《稻草狗》是一则悲凉的社会寓言,整部影片的情绪就象影片中大卫和艾米之间的破碎、残缺的情感,充满了阴暗和焦虑。影片的片名《Straw
Dogs》来源于《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英文翻译为“Heaven and earth are not
humance,and regard the people as straw
dogs.”)“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品,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片名Straw
dogs指代的是文明,大卫的数学家身份便是文明的代名词,文明对于暴力犯罪的制约是很重要的,然而在这个野蛮力量大过文明与法律的社会里,文明对暴力犯罪的制约作用就好比被祭祀后的狗早已荡然无存。当大卫为了保护低能儿尼尔斯奋起反抗时,他没想到他那救下来的尼尔斯是个杀人凶手。振振有词的“This
is where I live.”(这是我住的地方)已变成一场为求生的血腥厮杀,他更没想到他以拼了性命。“It`s OK,I
don`t know,either.”(没关系,我不知道),影片结尾大卫驾车在大雾和黑暗笼罩的道路上发出这样的叹息。
而作为“文明”代表的大卫其内心也是有暴力倾向的,这就是所谓“杀人不分左右”。影片中的一处情节设置非常巧妙,在大卫发现死猫的场景中,暗示了“大卫才是杀害猫的凶手。”这一真相的留白。帕金法利用观众的观影习惯,大卫在衣柜前边换衣服边与艾米聊天,这时猫跑到衣柜里捣乱,这时观众的注意力都在大卫与艾米的聊天上,而忽视了最后大卫对猫不耐烦地一推。当我们看到衣柜里那只已血肉模糊的猫,才回过神来:大卫杀了那只猫。这样的“留白”让这一幕更具惊悚效果。

较之结尾的大暴走,影片前一个多小时也就平淡了许多。但仍并没有繁杂,拖沓的毛病。导演与观众玩起了羊入虎口的游戏,男主角是个胆小,懦弱的书呆子,他妻子是只性感小野猫。在影片的开场导演有意让艾米以不戴胸罩的姿态性感登场,随之便让她暴露在小镇男人们的目光之下。酒吧里警察对于的疲于应付更是告诉观众这里没有王法。众人对两只羔羊的虎视眈眈,单单通过这个缝合系统便制造出惊悚紧张的氛围。

影片的剪辑非常出色。尤其是强奸和教堂两个段落中蒙太奇的运用。在强奸那场戏中,对查理的仰角大特写与艾米惊恐的脸的大特写,加上升格处理,很有表现力,就好像观众自己也被查理的双手触摸一样很不舒服。之后查理脱衣时导演则将大量的特写镜头拼接在一起,将大卫无所事事的镜头与被艾米被强奸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强调艾米的无助(之后将艾米的喘息声与大卫在草地里的镜头剪辑在一起的音画蒙太奇也是同等效果),镜头剪切速度逐渐加快,直至快切,然后回到正常速度,剪接节奏的出色把握放大了查理的粗暴及艾米惨遭强暴的巨大痛楚。这里还将艾米的主观镜头插入,其中表现出艾米欲望与恐慌交杂在一起的矛盾心理。这个场景中微弱的配乐与其说是为了营造惊悚氛围,倒不如说是用来避免镜头太有肉感来得合适。

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起伏轨迹与同一时代的《出租车司机》很相似,都是在影片的结局突然达到高潮。所不同的是,《出租车司机》中的特拉维斯面对那个黑暗的社会采取的是主动出击的态度,而《稻草狗》中的大卫则是忍无可忍后被动出击,原本的“文明”在“野蛮”的逼迫下也开始了暴力,更何况大卫本身也暗藏着“野蛮”的因素。大卫的反抗是十分暴力的,其影片中的画面血腥度一点都不亚于《出租车司机》那段枪击场面,最精彩的是大卫与查理扭打在一起那段,这里升格处理实在太有诗意了!而狼夹的使用更让画面充满了恐怖色彩。不难看出,导演很喜欢对极端暴力的镜头进行升格处理,看来导演帕金法似乎对暴力有种迷恋情结。而观众喜欢这样的情节和认可导演的这种处理方式也都说明我们的心中存在着那种对暴力的迷恋,这也就再次证明我们的原始本性是会显露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