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上,电影《摔跤手》一举荣获了金狮大奖,无数的鲜花与掌声都给予了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和主演米基-洛克。然而,影片的背后和成就这部影片的原因却鲜为人知。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用电影来讲述一个老摔跤手的故事可能主要不是奔着什么电影节而来的,这也许正是获奖后舆论并不追捧这部影片的原因所在。在苛刻的“作者电影”大本营里,人们仍然嫌这部电影有着太多商业上的讨巧(作为评委之一的杜琪峰就曾表过态:《摔跤手》其实蛮一般。)。的确,一个“有过什么样的辉煌就会受什么样的伤”的下岗摔跤手,如何在生活最亏欠他的时候仍能面带微笑地去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内心不仅要不乏希望,还要满载激情,并能时刻叨念着自己的理想。单凭这样的叙述,我们很可以把它理解为一部讴歌主旋律的励志片。既然这部影片很有可能会雷同于《洛奇》、《百万美元宝贝》等电影,那么它凭借什么拿走了金狮呢?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聪明地采用了纪录片的形式,让这个梦想故事穿上了黑色沉郁的衣装,米基-洛克也得以展现他纯粹的表演,像片中给他带来安慰的脱衣舞娘一样,这是有点残酷、毫不煸情的人生。一部存在主义的悲喜剧!不过,一些经典摇滚歌曲和电子音乐的使用仍然使得此片爆发了强烈的感染力,文德斯看完后潸然泪下,想必也是他主导此片在争议中拿到金狮。


对比《爱你九周半》中的米基-洛克,我们感慨无限!
看过电影《摔跤手》的人都很清楚,影片的成功多半要感谢主演米基-洛克,这个曾被誉为詹姆斯-迪恩再生的演员,在39岁高峰期时毅然放弃表演投入儿时梦想的职业拳击,甚至曾为250美元的报酬出现在迈阿密的竞技场上。这种残酷的经历带给他容貌和心理上的双重创伤,某种意义上,他和片中依靠药物来疗伤的摔跤手早已融为一体,而他注视着自己的戒指和紧身衣时的那份迷恋,也完全不存在虚情假意。这是他完美的复出!让他拿影帝的呼声完全压过了让本片拿金狮,就像他人生的戏剧性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达伦或许很清楚地了解,这部影片积蕴的感染力主要来自于对洛克真实生活的影射,在接过奖杯后,他特别说:“我要感谢米基-洛克,感谢他在镜头前打开内心和灵魂。信任我,给我让世人重新见证他才华的荣誉。”的确,多年以来,那个曾经年轻、英俊的洛克消失在银幕之外,人们虽然多少了解他的那些家庭暴力、吸毒酗酒的负面新闻,但脑海中浮现的仍然是《爱你九周半》时他那种性感的蛊惑力。当《摔跤手》出现他的第一个特写时,观众们的心就已经痛了,连文德斯都形容他的演出是“真正令人心碎,而且心碎一词不是比喻”,观众为他起立鼓掌,因为这一次他们想起的不是詹姆斯-迪恩,而是《码头风云》中的马龙-白兰度。洛克曾经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比如抢银行”,现在他很知趣地称这是他“这辈子演过的最好电影”。

但这部电影显然不是在表达青春逝去的感伤,虽然片中脱衣舞娘的老去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某种程度上,它是一次1980年代的怀旧之旅,在那个奉行里根的新保守主义的年代里,一个迟钝的、无从应付生活困窘的家伙,心中激荡的却是如洛奇般的生命激情。一个贫困生活里的做梦人!而现在,生活富足的孩子们只是沉迷于任天堂的摔跤游戏,早已不知为何那种悲伤恰恰被视为“黄金年代”。这个情感的逻辑自然不会被头号美国文化粉丝的维姆-文德斯放过。本着他这份私密的情感和米基-洛克的完美复出,或许也该宽谅这部电影与金狮之间的距离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