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博客上,有一位老朋友向我推荐过侯孝贤的作品。他对我说,侯孝贤的作品有着浓厚的中国人文特色,正是由于这种烙印般的特质,他的电影在世界影坛有着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在看过几部侯先生的电影之后,我对老朋友的推荐表示认同和感谢。要不是这位朋友的帮助,我很有可能会错过这位电影大师的所有作品。今天,我就以侯先生的《最好的时光》作为对这位老朋友的感谢。
常听人说,人越到老的时候越容易怀旧。想想也是,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就像“火的战车”直管往前奔,哪有余暇回过头来望一望后面的风景。相比之下,我们的侯导演可能是老了,但看一看后面的风景却是值得的,比如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侯孝贤在《最好的时光》中关于青春的缅怀是从个人到历史,最后再切换到当下台北发生的事,三段爱情故事不用说都是有生活原型的。他的电影几乎都是以周围朋友的亲身经历作为基本素材的,所以哪一天他拍一部描写从三级片女演员成长为金马影后的电影,观众们可千万不要吃惊。
>
第一段“恋爱梦”源自侯孝贤年轻时有始无终的初恋,具有浓烈的怀旧情怀。这一段故事简单易懂,当男孩长途跋涉,一路遍访女孩工作过的桌球室,最后终于找到女孩,两人初打照面时的那份羞涩与喜悦,恐怕全世界的观众都能体会吧。1966年的台湾正处于工业社会的起步阶段,人们纷纷从土地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百川归海似的流向各大城市,这就是秀美不断调换桌球室的社会大背景,两人的书信交往还带有农业社会特有的真诚与单纯。
>
侯孝贤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肯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批评暮气沉沉,没有创新。其实不然,他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电影风格。当然,要让他“脱胎换骨”变成徐克或者吴宇森也是不现实的。从张震与舒淇打桌球的这一段可以看出他经过长期微调之后与以前明显的风格差异。要是在以前,他只要将拍摄机架在数米之外,任两人在固定长镜头内活动就可以了。而这一次,这位被称为“不动明王”的长镜头大师不仅在同一空间内进行了切换,还破天荒在缓缓移动的长镜头中出现不少人物近景,有的几乎接近于特写。在不知不觉中,侯孝贤观察世界的方式已经从静观过渡到近观?我们不能据此就判断其电影风格发生了嬗变,因为这肯定跟他起用张震、舒淇两位职业演员有关,美学形式的形成有时跟外在的物质条件休戚相关。
“恋爱梦”中运用了《恋歌》、《Rain and
Tears》两首插曲,不仅仅是怀旧,也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准确地说是西方文化)发生碰撞的意思。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要全曲播放呢?或许这又与侯孝贤当时的心境有关,就象他将现实中无法牵到的手在电影中实现了一样。这一段中,我印象较深的还有两人各自搭乘的渡船在江面上擦肩而过的情景,有一种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感觉。
>
第二段“自由梦”,这一段故事承载着很多中国近代史实。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就不用说了,张震最后在来信中引用梁公在马关春帆楼的题诗:“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描绘的正是中国的一段耻辱史:清政府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进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生涯。所以他重游春帆楼想起梁公的诗才会“怅然涕下”,典型的忧国忧民的中国文人作派。
>
狎妓不忘爱国也是中国文人的优良传统之一。艺旦姐知道他有妻小,在聊天还问候他孩子的病情,但对他仍然一往情深。每次他来,她象家里人一样给他倒水洗脸,静静听他在外奔波的经历。她一心就想着他能替她赎身,给他做妾,而他作为维新人士对蓄妾是持反对态度的。他为小妹赎身,让她嫁人做妾完全是同情她的遭遇,并不是他赞成别人纳妾。这让艺旦姐产生了希望,以为他同样也可以为自己破例,结果“自由”对她来说真的就只象是一场梦。他来信讲的全是国家大事,从来不涉及儿女私情。或许他认为国难当头容不下儿女情长,或许他只是单纯地把她当作红颜知已,所以她当面提及她的终身时,他只是默然。他满腔救国救民的革命热情,却对身边艺旦姐的困境无能为力,似乎包含些许的微讽在其中。当接替小妹的小女孩到来后,艺旦姐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不禁黯然神伤。
>
“自由梦”采用默片形式,这该不会又是侯孝贤的灵光一现吧。据说在拍《悲情城市》时,梁朝伟不会讲台语,国语又不行,让剧组大伤脑筋。突然,他一拍脑门说,他妈的就让老四哑巴算了。一句玩笑话点醒梦中人,按朱天文的说法是:打开僵局势如破竹直下。我以为相比较其他二段,“自由梦”是最不适合采用默片的。在这一段里,大多是两人坐着说话聊天的场景,不象其他两段对白较少,肢体语言占了大部分篇幅。如果非要用默片,为什么不索性彻底一些,就用黑白胶片?
>
“青春梦”是三段中最短的,一开始就是震带着靖风驰电掣地奔驰在台北的高速公路上,同样的场景分别又在片中、片尾出现。在侯孝贤看来,追求速度感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其中也包括爱情。就象方便面,人们第一关心的便利,而不是营养。但是,谁又能说震与靖一触即发的激情就不是真正的爱情?
>
靖是一个癫痫患者,同时又是一个双性恋者,她纠缠于女友Micky与震的恋爱旋涡之中不能自拔。或许就因为严重的身体疾病让她有一种朝生夕死的紧迫感,因此她过分地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就是侯孝贤所讲她有一种毁灭的精神。从她苍白的脸色、黑色的眼圈、散乱的长发与服饰、还有脖颈的刺青就可以看出她颓废放纵的生活状态。这是以台湾著名和争议人物、摄影师欧阳靖为故事原型的。
>
“青春梦”中几乎没有完整的情节线,短短的几个生活片断,描绘了现代都市人醉生梦死的混乱生活。这一段与前两段的单纯与惆怅全然不同,呈现是最直截了当的情欲诉求。
>
在表演方面,舒淇在“恋爱梦”与“青春梦”中的表现上佳,她的确也擅长饰演带点憨傻的天真妹或者游走在社会边缘的小太妹。对美人迟暮的艺旦姐好象还缺少一些心得,不知为什么总感觉她好象稳不下来。侯孝贤从《千禧曼波》即开始起用舒淇,经过他的耐心打磨,舒淇总算是修成正果。《最好的时光》可以说是舒淇一个人的电影,张震缺乏充分展示演技的机会,只能是中规中矩地完成角色任务而已。
>
《最好的时光》涵盖了台湾近百年来三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物风貌,准确而细致地把握了当时的时代特色与氛围。片中描述的从特殊的个人经历到关系到国家、民族兴亡的大事,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青春缅怀,对已然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无限追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