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K

在3D动画领域,迪士尼和皮克斯向来与梦工厂是两分天下;在技术和创意上,也是各有让对方难以企及的法宝。然而,就算撇开《小鸡快走》和《小鸡总动员》这样相隔五年,片名仍然“死磕”的制作不算,两位动画巨头在题材方面也是频繁撞车。2001年,梦工厂与皮克斯同时看准了吓人的怪物,于是史莱克与《怪物公司》里的毛怪苏利文在动画片中都被赋予了“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的后现代性格……

2001年,梦工厂打造了一位长相极丑,却无比温柔的绿色怪物,这就是创下了当年票房纪录的动画大片《怪物史莱克》。也许是见惯了帅哥美女的组合,观众有了审美疲劳,时尚界甚至出现了“审丑”倾向。《怪物史莱克》的出现恰好迎合了当下这一时尚新潮流,况且它还大大颠覆了“美女与野兽”的旧传统,将以往动画片来了一次解构。影片充满了各种戏谑反讽的有趣条段,俨然一部周星驰版的动画片,后现代感十足。

比起靠一位绿色怪物出奇制胜的梦工厂,死对头皮克斯不甘势弱,收罗了更多的怪兽干脆开起了“怪物公司”。并且剑走偏锋,专从孩子们恐惧的黑夜、怪物入手。影片一开始就将黑暗、尖叫、混乱充满画面,乍一看似乎是一部恐怖片,直到最后影片的幽默底色才慢慢显示出来。无论是全身绿毛长有尖尖獠牙的主角苏利文,还是长相凶恶的迈克,到头来都只是皮克斯给孩子们开的小玩笑,而尖叫过后的幽默却似乎来得更加激烈。
虽说,最终《怪物史莱克》比起《怪物公司》无论是在票房上还是在评价上都略胜一筹,但在技术方面、创意方面,《怪物公司》似乎技高一筹。
梦工厂和皮克斯一直是好莱坞最著名的一对老冤家。据内部消息说,组建梦工厂动画制作部的人正是因为在皮克斯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才投靠了梦工厂。所以熟悉对方操作手法的他们更喜欢有针对性地去制作相同类型的作品来打击对方的市场。同为发生在海底的故事,梦工厂2004年推出的《鲨鱼黑帮》落后了皮克斯2003年的《海底总动员》一年多,而两部影片在水准上的差异也与他们在时间上的差距可以说是同样明显。

2003年,一部充满了奇趣和狂想的动画大片《海底总动员》轰动了全球。影片的魅力不仅来自技术人员用电脑绘制的栩栩如生的汪洋世界,更重要的是它拥有感人至深的父子情节。在人类之间的温情通过非人类的动画形象来体现,似乎更能打动人心。影片中无论是尼姆成长的过程,还是父亲马林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尼姆的过程,都充满了好莱坞一贯擅长的“煽情”手段和浪漫风格,引起全球观众的心灵共鸣也在情理之中。

而2004年,梦工厂推出的《鲨鱼黑帮》比起走大众路线的《海底总动员》则显得黑色而另类。故事被搬到了海底鲨鱼们的世界里,这样的突发奇想不仅将海底世界更彻底的拟人化,还将它升级为人类社会的缩影。影片秉承了梦工厂一贯反传统反经典的喜剧路线,甚至将《大白鲨》和《奔腾年代》等等经典电影戏谑了一番,堪称动画版的“教父史诗”。
如果说,《海底总动员》走得是中规中矩的温情路线,那么《鲨鱼黑帮》则大玩另类手法。或许是多了一年时间的沉淀,《鲨鱼黑帮》比起《海底总动员》来说显得技高一筹。
不知道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出于迪士尼的报复行动,当梦工厂开始打造色彩绚烂、搞笑温馨的《马达加斯加》的时候,迪士尼也打起了动物冒险的小算盘,推出了一部温情的《狂野大自然》。胆小的狮子、尴尬的长颈鹿……就连类似动物的长相也是八九不离十,到底是迪士尼对梦工厂的调侃,还是梦工厂对迪士尼的颠覆,也许我们谁也说不清这其中的玄妙吧。

无缘无故忧郁的长颈鹿、盲目乐观的斑马、笨重憨傻的河马、陷入“哈姆雷特式”困境的狮子,一个个鲜活无比的动物形象闯入了我们的视野。是的,这就是2005年梦工厂推出的温馨搞笑的动画大片《马达加斯加》。动物们生存的大自然变成了人类生存的城市,各种拟人化的动物们摇身一变轮番上阵,梦工厂继续拿经典开涮耍宝,但是这一回似乎有点过了头,煽情变成了耍滑头。

600多万根毛发的狮子、1400多万根毛发的狮子狗、完全符合哺乳动物细节的3米多高的长颈鹿、200多万片羽毛的鸟类,如此庞大的工程全部由电脑制作完成,共花费了418个幕后人员的心血,这就是迪士尼的疯狂影片《狂野大自然》。可以说,本片的3D技巧被迪士尼发挥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然而,用“过由不及”来形容这部影片实在是太恰当了。
无论是《马达加斯加》还是《狂野大自然》,这两部动画片制作似乎都预示了高手对垒非死即伤。而这一回,无论是梦工厂还是迪士尼都有点“黔驴技穷”了。
2007年,重回迪士尼怀抱的皮克斯不知道是不是要为老东家夺回失去的地盘,决意用《料理鼠王》赶超梦工厂推出的《鼠国流浪记》。此次撞车,《鼠国流浪记》和《料理鼠王》不但发扬了“变害兽为宠物”的传统,还将故事背景搬离美国,安排在了礼仪之邦:前者是在英国,后者是在法国。更值得一提的是,《料理鼠王》还举起了“梦工厂有神功,我有科学生产力”的大旗,誓用高超的CG技术为自己证明。

有了《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以及《马达加斯加》的成功经验,梦工厂不仅面临着与对手竞争的压力,更大的压力其实来自对自身的超越。2006年经历了被派拉蒙收购的梦工厂动画部门虽然屹立不倒,但如何制作出仍旧高水准高创意的影片着实是一个大难题。影片《鼠国流浪记》的创作灵感恐怕来自《精灵鼠小弟》,而与英国等制作公司的强强联手,以及相关游戏的捆绑的推出,也使影片的成功拥有了更多的保障。

而迪士尼和皮克斯也显示出了“誓与梦工厂死磕到底”的勇气。2007年,他们全力打造影片《料理鼠王》来反击梦工厂。这回故事的主角是法国一家料理店的小老鼠,而且还是一位立志向上的小老鼠,就使得影片具备了吸引人的有趣血统。而顶级CG技术的高超运用,也使得迪士尼挥下的皮克斯这回与梦工厂的对决志在必得。
然而,不管谁胜谁负都不在重要。如果说所有的比拼和对峙,比的是技术,拼的是创意,那么摩拳擦掌了这么多年的梦工厂和皮克斯正是在这种棋逢对手的比拼中共同成长。
幸好没有人会怀疑迪士尼皮克斯与梦工厂的开拓精神。人们选择相近的动画角色,我们推断可能大半还是出于“英雄所见略同”,小半是跟风和暗中的较量。而彼此不同的动画风格更让银幕下的我们可以见识到一个事物的不同截面,不管他们是否双赢,作为观众的我们却是最大的赢家。想知道这对老冤家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2008年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