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时代正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着英国,但她还不是温莎堡的黑衣寡妇;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仍在连载;德雷柏拍下了第一幅月亮的照片,将之苍白的脸冻牢在冰冷的纸片上;摩斯则宣布用金属缆线传递讯息的方法。那是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传统的王权正在被动摇,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科学技术被发现并大量运用到社会之中。人们从此开始抛弃迷信,但也同时抛弃了传奇、梦幻、神话、童话以及诗歌。
要是你对其中任何一个人提起魔法或妖精,他们会朝你轻蔑地微笑——或许狄更斯先生会例外。他那时还年轻,没留胡子,但他大概会忧愁地看着你。

石墙镇
六百年来,石墙镇都静静地伫立在小片林地里一块高高突起的花岗岩上。紧靠石墙镇东边的,是一道高大的灰色石墙,长长的石墙从树林里露出来,又再隐没于林中。
每隔九年,小镇旁的牧草地上都会举行一次市集。小贩们叫卖:“瓶装的梦,一瓶一先令!”、“永远芳香的薰衣草,铃兰花布有卖!”、“幸运宝剑,威力魔杖,永恒戒指!”……
这是一座与精灵仙境仅有一墙之隔的小镇。
镇上有个年轻人,名叫崔斯坦-宋恩(克莱尔-丹尼斯饰),18岁的他深爱着镇上最美丽的姑娘维多利亚-弗瑞斯特(西耶娜-米勒饰),但姑娘对他却非常冷淡。

暴风堡
第一代暴风堡勋爵在胡昂山的顶峰辟建了暴风堡。从第一纪末统治到第二纪初,暴风堡在继任的每代勋爵手中扩张、改建,原本的山顶斜插入天空,像灰色花岗岩雕刻出的华丽象牙。
第八十一代勋爵(彼得-奥图尔饰)躺在房间里奄奄一息。他的七个儿子站在他床边。其中四个只能从魔镜中看到——他们已经死了,灰色的身影虚幻而沉默;三个活着的也正在相互猜疑——正是他们谋杀了自己的兄弟。
老勋爵将一块宝石掷向空中,打下一颗星星。“取回宝石者将得到我的祝福和统治权。”八十一代勋爵低语道:“好了。”接着便没了呼吸。

森林小屋
在浓密的森林中有栋小房子,用茅草和涂灰泥的木墙搭建。小屋内部没有隔间,熏肉和香肠从屋椽垂挂下来,外加一副干瘪的鳄鱼标本。三条毛毯放在三张架高的床上。
房子里住着三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她们是莉莉姆——魔法女王(有点像命运三女神),孤独地生活在树林里。“没剩多少了。”其中一个说。“是时候了。”第二个说。最老的那个点点头,把一些金黄色的东西扔进嘴里,变成了一个身材高挑的年轻女人(米歇尔-菲弗饰)。
“等我把她的心脏带回来,就会有很多青春岁月够我们用了。两百年来头一颗,我会把它带回来。”她用深红色的舌头舔了一下猩红的嘴唇,“一颗坠落的星星。”她说。

沼泽地
那里长满了高大的蕨类植物、榆树、黄地毛……,月亮高挂在天空。冒险越过石墙来到精灵仙境的崔斯坦-宋恩正举着蜡烛寻找坠落的星星。维多利亚告诉他,如果他把星星带回去给她,她可以考虑嫁给他。
然后,他找到了一个女孩(克莱尔-丹丝饰),坐在草丛里,两眼又红又肿,发色淡得近似白色;烛光下,蓝色的丝质衣裳微微发亮。她手臂一动,便落下亮晶晶的粉末。
“你就是星星!请跟我回家。我发誓要带星星回去。”崔斯坦把链子系在女孩手腕上。

为了轻浮的爱情、继承权和永恒的青春,痴情的崔斯坦、狠毒的风暴堡王子、邪恶的森林女巫都必须得到坠落的星星——可怜的女孩伊凡妮。又有好心的侏儒、飞船船长莎士比亚(罗伯特-德尼罗饰)、被女巫变成山羊的农夫(杰森-弗莱明饰)、会说话的树(流行歌手多莉-艾默斯配音)等角色参与到故事之中。在此,浪漫、魔法与魅惑交织出一场寒夜孤星之下的仙游之梦。

夜色降临,笼罩世界。人们空闲下来,围坐在吟游诗人身旁,流浪者拨弄五弦琴,娓娓道来,故事便流传下来。《星尘》的原著作者尼尔-盖曼就是这样一个吟游诗人。
他的作品带有浓烈的哥特式风格和欧洲神话色彩,又大多以现代社会生活为背景,充满了对时代和人性的敏锐洞见。他的长篇作品在跌宕起伏的幻想传奇中展现出宏大的社会主题(他的两部长篇作品《美国众神》和《蜘蛛男孩》已经分别于2006年底和2007年初在国内出了中译本);短篇则阴郁诡谲,灵光四射(《烟与镜》、《易碎品》)。他则堪称是一位现代史诗和神话的缔造者。
这位天生的幻想大师涉足过剧本、小说、漫画等几乎所有文学创作领域,拿遍几乎所有奇幻文学大奖(包括最有影响力的雨果奖和星云奖)。无论他的作品主题和媒介是什么——从宗教(《美国众神》)、冒险(《好兆头》),到神话故事和推理小说,当然还有童话(《卡罗兰》)和连环画(《睡魔》)——他对每个细节都精雕细刻,以揭示其背后的深邃主题。既然谈到他的作品,不得不提一句,他笔下的驱魔神探真是棒极了!但是,还不够……
英国作家要想名利双收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为好莱坞写作。比较典型的就要数J-K-罗琳了。尼尔-盖曼是她之后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十年前他孤单一人闯荡好莱坞,分量只够给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写英文台词。而现在,2007年下半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就有三部与他有关:他编剧的《贝奥武夫》(赞米斯基导演)、卡通片《卡罗兰》和这部根据他的绘本小说改编的《星尘》。

《星尘》的最大特色在于,兼具了孩子般纯美的目光和成年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一方面,《星尘》在形式和内容上借鉴了许多童话、神话传说和童谣的元素,但与传说不同的是,《星尘》更深入到世界和人性中黑暗的部分,毫不避讳地将死亡、诅咒和性引入到故事之中,带上了强烈的诡异神秘之风。导演马修-沃恩(代表作《夹心蛋糕》)将之改编成电影后,出于对票房的考虑,大大减少了原作中的黑暗元素,增添了一些轻松幽默的色彩。

在拍摄时,导演马修-沃恩很大程度上受到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的启发,在背景运用上大量使用了实景,这样可以与使用特效的奇幻段落区分开来,使电脑特技更加具有冲击力,影片也能显得平稳厚重一些。拍摄组访遍了整个欧洲,包括罗马尼亚、法国和德国等,终于在英格兰郊区的Eim
Hill找到了最完美的石墙镇的背景原型。这个小城以其明信片般的绝美风景和街道两旁整洁的小店、咖啡屋著称。除此之后,影片中大部分拍摄地还选在了冰岛和英国的约克郡的古堡中。当我们面对镜头前一道道美轮美奂的奇峰险河时,我们就不难想象像彼得-奥图尔、罗伯特-德尼罗、米歇尔-菲弗这样的大明星为什么会甘愿在本片中担当配角了。

尼尔-盖曼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到,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伦敦的自己是伴随着许多“文化碎片”成长起来的,包括儿童幻想小说、电视剧《谁人博士》、《复仇者》,这样的经历让他受到了多种风格和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是无主题、多线索、多人物的叙述方式,以及对“个人中心论”的温和拒绝。
观看影片《星尘》,我们不难发现盖曼的这些特点,在叙事上的“温和、平稳、自信、偶尔偏离轨道”,而各种奇幻元素,包括女巫、精灵、古堡、飞船等融合,也表现出了盖曼作品的多元化倾向。在情节上,马修-沃恩对原著做了一些适当的删改,比如说删掉了崔斯坦养母这个角色,给变成山羊的农夫加了一些搞笑戏份等。但总的来说,是把原作纷繁凌乱的线索合成了以崔斯坦为主的一条,让故事更加紧凑。最大的改动是结尾部分,原作虽然以大团圆为结,但有虎头蛇尾之嫌,电影版的改编结尾则大受好评,“最终的继承人在一个黑暗惊悚但是幽默十足的结尾中成为了国王。”

曾经对一个朋友说过,我们人类登上了月球,迈出了科学进展的一大步,但我们却就此失去了关于月亮的种种美好传说,比如嫦娥、吴刚、玉兔和桂树等。我没有怀抱迷信不放的意思,只是在我们的头脑被科技不断修理的同时,请不要忘记那些充满仁爱与温暖的东西。《星尘》与《指环王》有着相同的作用,都是用魔幻的视角阐述工业化无序发展的危害,并强调人类应该对那些固有的美好传统和文明进行悍卫。昔日顶在吟游诗人头上的星斗今天依然在夜空中闪耀,重拾古老的童话是人类返璞归真追求田园诗般生活的一个开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