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凡内早餐》

(2006-06-18 09:11:35)
 
《第凡内早餐》
 
 
 
 
    这是一部能使人过目难忘的电影。如果说在《罗马假日》中奥黛勒-赫本还只是一个纯真且带些调皮的小公主,那么在这部《第凡内早餐》中她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令人怜爱的真正女人。本片根据杜鲁门-卡波特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杜鲁门-卡波特就是今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得主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在《卡波特》一片中所饰演的作家。)布莱克-爱德华兹的电影改编版本虽然存在瑕疵,并受到某些批评,但这却是他拍过的最受欢迎的影片。全片所散发出的浪漫气息,会让你久久无法遗忘,这种感觉,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
    在影片中,奥黛勒-赫本饰演的霍莉是一位交际花,她将名为第凡内的珠宝店视为一个理想之地并梦想嫁给一个富人。当她遇到一个依附于贵妇人的有抱负的作家保罗时,两人因为类似的生活方式而成为了朋友,但当他们各自的过去和未来突然闯入他们之间,他们才开始发现原来二人之间的感情远比一切金钱的诱惑来得浓烈。
    卡波特的原著小说要比爱德华兹的浪漫电影版阴暗得多。当赫本接演以后,为了让她的影迷能够接受,剧情有了很大变化。在原著中,霍莉被明确地描写成一个妓女,而影片只是暗示了这点;卡波特的小说结尾要更为复杂,影片则安排了一个浪漫而幸福的结尾;书中还有许多同性恋的情节,保罗便是一个同性恋,这点对那个时代的观众来说当然也是不能被接受的。
    赫本在影片中的第一次亮相就给了观众极深的印象——柔软的身体、优雅的形态无不诱惑着观众,当然她也让保罗为她着迷。要感谢影片的编剧既没让保罗成为一个一无事处的寄生虫也没让他成为一个救世主,而是微妙地刻画了他的欲望,逐渐推进着二人之间的关系,让观众轻易就进入到了男人拯救女人的基调。他们的生活境遇是相似的,不同的是保罗敢于面对自己的感情,因为那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用依附他人也可以生存的人,而霍莉则一直在选择逃避,她害怕离开这个她赖以生存的生活圈,她渴望自由地生活但她却不敢为此而冒险。影片结尾处,保罗在出租车外对霍莉说的所有话触动了她性格中最脆弱的神经,望着保罗丢给她的那枚赠品戒指,她终于不顾一切地跑进雨里,去寻找属于她的真爱。
    作为一部不朽的经典,本片的亮点是很多的。我个人最喜欢赫本倚坐在窗台边,怀里抱着吉它,用她那略带朦胧的音色演唱着那首《月亮河》。说到这一断影像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内幕。在试映会上,一位公司老板说片中的那首《月亮河》可以剪掉,幸亏赫本站起来说:“除非我死了。”正因为赫本的坚持,我们才有幸看到这最美的一幕,《月亮河》这首歌也得以广为流传。真要谢谢赫本!喜欢电影的朋友们有机会应该看一看这部《第凡内最餐》又名《珠光宝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