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两处都演习(5)
| 分类: 关东路 |
51.两处都演习(5)
走了约有两顿饭的工夫,到了许船长的五叔家。并没有院墙,一栋屋五六间,门前是垫起的平台。有限的视野内没看到邻居。一家人在后,船长急步上前叫门。五婶听出声音,开门。船长轻声交代一下,免得五婶吃惊。老太太看了来人一眼,也先去告诉老汉。屋里有了灯光。传凯看到这栋房好像是开了三个门。
老汉迎出来,慢慢让进屋。老太太已经收拾出地方,引导传凯一家进里屋,放下包裹。传凯出外屋,道了打扰,坐下和老汉寒暄几句。老太太告诉这屋就给客人住,老两口住别屋,就又去收拾另一个屋。
船长又大致说了说来住的原因:南边过来的,不应该让人知道,五叔这里僻静,所以来麻烦。老太太要做饭,船长说,在船上吃了干粮,于是老太太动手烧开水。
事情突然,这五叔一下子也没听明白多少,所以礼节性的交谈过后,就问他的侄子。他侄子重复一遍道:“这位纪先生要去江北,是从南边来的,不该让别人知道,天晚了,住一宿,明天走。”
老人点头,道:“是不能告诉别人,南边来的。去江北那是……”
他侄子道:“纪先生是中国人,关里日子不好过,想去关外亲戚家,那边又不让出关。就走海路,偏又错拐到南方;在南方雇船,又碰上演习不能上岸;想从这里过江。”
传凯赶紧问:“大叔,这里到江边一天能走到吗?”
老人道:“走?三天两天到不了。四五百里呢,你这是一家人,还有行李,一天怎么也走不了百里吧。”
传凯对要走好几天曾经想到过,问题是没想过还需要秘密地走!这就难了。
正不知该说什么,老人又道:“要是坐车,两头加起来百里都不用走。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不坐车是怕别人看见?”
他侄子道:“南边来的,怕人知道,这就不用说了;现在又不让随便过江,纪先生就不能明着过。坐车怕查着。”他们说的是载人汽车,走公路,常有人检查。
老人道:“那也就不能走关口了,过关得有条子。一大家子,大包小裹,走几天路不让人注意,可难。不过,就说是搬家,还能没有搬家的?”
侄子道:“说搬家,查着怎么说?要是再要看户口条子呢?不行啊。”
“没有户口条子,他就不让搬家?”
“搬家都得有条子。单是不让搬还好,他把你扣起来东问西问,不就漏出来了。既然是南边来的,那可就得受屈了,还用想过江!”
传凯想,受点委屈,换来身份明了也行。再还能怎么的,我又不是南边的人,也没犯过什么法。再说又不常住这里,就是走一趟?问道:“扣起来,受几天屈,再还能么样?”
老人道:“真抓进去,南边来的,你说什么都不信了,也不往好处想你了。那就不容易放了,一般得挖煤去了。没有人救援,就那样了……”
“救援?得什么人救援?”传凯知道严重了,一定不能让抓住。还是要问一下。
老人道:“得你的国家出面,别人都没有资格。你有没有能力,让国家救?”
传凯绝对没有。道:“没有,那边没法知道。不会有人来救!”
老人道:“那就还是仔细着点。要是找个船,送一段路呢?”
侄子道:“找船?找不来。”
“想想办法。”
“要找,村里是借不来,除非去外边借。私自也不敢动,用也不是半天工夫就用完的。”
“能借来,这就是好办法,外边也行。”
“借也得说个理由,还得是人家信任,才能借给你。倒可以试试用五叔的面子,去东坎借借看,这得您愿意。可是不好办的是,咱哪来的理由啊?”
“理由,明天说不定就想出来了。我的面子恐怕不好使,回来也几年了。”
老人在东坎里教了一辈子书,那里熟,谁都知道许正翰老先生,不过那已经是过去四五年的事了。
“明天怎么就能想出来理由?”
“想起什么事来,说不定就能连带着有了理由。”
“那就明天再说,纪先生也别急,好好休息。”
传凯没法,道:“住……实在麻烦大叔。”
老太太端来开水。传凯和姚莲都很渴,一齐感谢。
老人道:“找船送呢,也不能进江里去。不是说不能明着过吗?要想隐蔽着过,只能找有山的地方,也好隐蔽,水面也不宽;平原地、两边都看得清清楚楚。再说你还是五六个人,还有东西,藏不了。”
侄子道:“有山的地方,那就得往东去很远。从什么地方下船呢?”
“看看铁山那个表弟,在他那里住下怎么样?等第二天天不亮就上路,不用天黑就能到义州,过了义州城,东边就是山了。”
“您的表弟不是弟兄三个吗,找谁?”
“那两个啊,老二早就进城了,老三也招去干什么活不回来了。城里的不要去找了。就乡下那一个,他离海不远,也好找,也有地方住。”
有人叫门,侄子去开。是侄子的侄子来了。他道:“阿婶着急,问怎么还不回家。”
侄子的侄子奉礼心里惦着船钱,急忙去放好了船,把人参拿回家,就赶紧出来。一直在望着阿叔家门,一等两等不见阿叔回来。难道阿叔那么快已经先回家了吗?疑惑着一错眼,门里却走出来阿婶,那就问问吧。阿婶不提防黑影里有人说话。明白过来才回道“没回家,正要去问你呢。”
侄子告诉:“阿叔去五爷家说事了。”
“说什么事说到这工夫?”
“这得阿叔回来问他。”说过又急忙请缨,给去五爷家找回来。他的心理,这钱是一,二是那母女天颜也值得跑一趟。
没有天颜可看,定是在里屋,明天还能有机会。奉礼招呼过长辈和纪先生,就且先听五爷说吧。
老人怕打断思路,拾起话头道:“过了义州,就是山区,找个背静处过。看准了,过江也就一会儿工夫。一定要从那些水浅,能看见底的地方过。不然就得准备棍子,慢慢试探,绝不可贸然踏入。有陡窝子,突然深下去。”
传凯高兴,老人愿意帮助,办法也好。心想表达一下感激,又不知说什么,只点点头道:“谢谢大叔指点。”且往下听。
老人继续道:“水流急了也不行,不过有棍子还是能行,站稳了,扶着棍子,试探着走……”
传凯思路紧跟老人的话,想着,我自己先试着过去一趟,再回来领他们,还得让抓住一根,需要两根棍子……
侄子道:“五叔说得对。不过纪先生主要的难处,还是先怎么能到义州……”
侄孙道:“到义州?不近啊。雇个车不行吗?”
老人道:“不行,不能让人知道的事。哪能雇车?一路上……”
“五爷不知道,纪先生在那边,是雇船过来,是花了很多钱的。这回要去江边,雇个车多省事。怕别人知道,就别声张,偷着雇不好?”那话里有纪先生可不怕花钱的意思。
侄子道:“偷着雇车,谁会雇给你?怎么和村里说?纪先生南边来的嘛,南边当然能雇。再说……”
“阿叔啊,不能只想到村里有车吧,外边的车不是也能坐人?”
老人道:“外边,你有认得、肯帮忙的人?”
“不是,路上临时找人。五爷,不用认识,花钱雇不就是嘛。”
“哪个村敢收钱?这可是要……”阿叔、阿爷都吃惊。
“不用找村里,我不是说了,外边,出来拉东西的,不让他那边村里知道。”
侄子道:“这个,不保险。这么随便找个人,人家要是去反映给上边……”
侄孙道:“那就步行?走不动吧。纪先生自己还行,有家属,还带着不少包裹不是。”
传凯感觉这个青年倒是肯动脑子,不过他的办法看起来不行。这里不是南边,车是公家的,个人就没有权利动用。这真要是去什么机关反映,可就有大麻烦了。
侄子看着他的五叔,五叔点头,侄子就道:“也不是说全步行,打算找船呢。你能找来船吗?”
“用船?那不就得走远了,拐拐拉拉,只是江里边就比陆路远,海里那块也不能直走,也不比陆路近。两倍不止!”
“不进江,连江口都不用去。铁山那边有亲戚,到亲戚那住下,再一早走旱路,不用天黑能到义州。”
“铁山下了船,还是得走陆路,还是得走一天!”侄孙仍然觉得用船不值。
老人道:“走一天吧,总比走五六天好。”
侄子道:“就走一天路,也不不容易引起注意。”
“那,就用船,纪先生看?”奉礼心急。
传凯不知道义州,也不知道铁山,也不知道水路、陆路的远近。道:“我,听安排。能到那个义州,就很感谢。”
侄孙看都一个想法,道:“那,我去找船。明天天不亮就去码头问。要是碰上有愿意的,就是纪先生的运气来了。碰不上,再继续问,运气总会来。”
侄子道:“就是有了船也得起早走,很晚到。明天来不及,你先把船定下,后天走。海上比陆路好一些,不过还是嘱咐那船家别往外说。”
“阿叔,这不用嘱咐。他自己就知道保密——偷着挣钱嘛。”
老人没吭气。传凯也真想让老婆孩子能歇一天,哪里去找这么个安稳的里外间——后天走就后天。
侄子仍不放心,道:“你真能办?”
“能,明天不行,估计后天就差不多。”
“那,你明天怎么和作业组……”
“阿叔,明天你看已经干上活了,要是我还没到。就跟作业组长说我可能累着了,晚一会就准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