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说大办公室(2)

分类: 关东路 |
43说大办公室(2)
“哎呀,宋先生,我上学时也没有学过这首诗。不过听过人们议论——李白的诗,大人都知道一些,就是不识字也知道这几句——因为这诗太有名。李白他好像在外边看了月光就想家,又不容易回去。就是你说的心情不好了。”传凯没料到老宋这么喜欢李白的诗。
“原来‘思故乡’是在外边回不了家?那也不用……回去一趟就那么难?”“大概是不容易回去?”
“对了,那边地方大,都离得远,不像这边。”“远,也许还有……”传凯想起了从仁川回洪生的船上,有月光,但是并不明,自己也没法比得过李白:飘零异国、国难回、家难投,寄身打渔、身被伤、船还被强盗威胁……
“他那时候是不是有了孩子,格外想家?”老宋想象着。传凯倒没想到这一层:“这,我真不知道。没听人说过啊。”
饭厅里人多声乱,不过两人都有座位,吃着饭,说着诗。很快已经吃完——也就好到点了,收拾着盘子。在嘈杂的人声中老宋道:“纪先生,等咱还是在大办公室说说吧,这里太乱。以后我不打算来食堂吃了。”传凯道好。出了门,老宋又说等山口的活儿干完了,让传凯一有时间就去大办公室。这活也用不了几天。
老宋对李白诗的理解,使传凯想起自己的艰难处境,翻来覆去睡不着。离开家,扔了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一切,这一步是不是走错了,不该出来吗?可是不出来一个人三两不足,四个人、就是五个人也吃不着一斤粮。孩子怎么能长大?都给孩子吃了,大人呢,再说一共那一点儿,省不出什么来!就是不要大人,死了算了——也就省得两天三天,后边就没有大人的那一“份”了——大人也得活着。还是出来对啊,这一年多,两个孩子都胖了,颜色也好看了,纪珍还又高了一些——就是怀庆的个儿——不想不想——想怀英,怀英也长个了……出来是对啊,可就是漂到那条线南边来这是不对了,要是到了北边,走他几天就是东北了,原说那两个地方有一个就在江边上的。不过且把这看作老天给的考验吧,使劲干活,挣钱挣钱,有了船钱就不用愁了。
时间飞快,出去了一天,传凯又坐着矿山的汽车,行驶在回去的山路上。没有像往常那样,路边的一切都仔细看着,而是一直在想着昨晚的谈话。罗文焕——麻长红的舅舅——他可以说是死里逃生,这样的经历,只能在《水浒》里看到;长红的母亲疯了,一个教师;长红的“后妈”对他母子倒并不坏,艰难之中还寄钱……车慢下来,接着就轻轻颤悠起来,原来前边就是开胜了,汽车走上了新垛起来的木桥,桥下水流不过几步宽,但是桥长却得几个水宽。车顺着平整的桥面慢慢走,尽量不配合那桥身的晃动。
想起小时候听人讲,“顺着过桥,横着过河”,确实总结得好,谁会横着走桥,顺着走河。又突然想,齐培俊他俩试验放排,要是现在试,那木排就该横穿桥下了,不过就不是要过河,而是漂河了。小时候其实还没走过可以称得起“桥”的木桥,家附近有沟,却只有一处石条桥,没见过这“木头桥”。
昨天,长红和他舅舅坐马车赶到山口工地,来找传凯。传凯只好向工段长请假,工段长让他明天下午回来上班,算休一天——那时就要收工吃午饭了。长红和他舅舅催着走,但传凯觉得该在这边吃了午饭再走,同事们七嘴八舌帮助传凯,才说得同意。饭后就赶着去林场。今天传凯自己急着要赶回来吃午饭,免得误了上班。结果那里的大师傅提前给做饭吃了,又用马车送到大路口,再送上矿山的汽车,看着车走远。同胞嘛。
因为传凯的信上说正开山口,突击活儿不好请假。长红和他舅舅盼着传凯来却来不了,车把式就建议驾车到矿山来拉传凯,反正车闲着,路也不是有多远,只要长红跟车就行。场长却让舅舅也一块,万一传凯不能请假,就在矿山住一晚,说说话;能请假的话,则还是拉来咱这里,看看咱的光正林场,以后说不定来这里干呢。
下了车,传凯直接去工地,人们还没到。和看场的刚有点熟悉,打了个招呼,就站到坡上望着那片新房子,问道:“听说矿山的医院就在路边那片房子里,哪个是?”回道:“前门脸挺好看的那个院子,就是在医院里边,那是病人活动园。好找。”
传凯望着,有个高门脸,做了装饰,好像连着一个院子,里边有小树林。传凯问:“医院怎么在果园里?”“不是果园,那是病人活动园嘛,有树荫,有花草,还有水池。”
“病人活动园?就是花园了。”“不是,医院的,医院又是矿山的,怎么能叫花园?花园都是私人家的。”
传凯一听这方面说不通,就算了,但是他也就有了新问题,且把想问人力部的事放一下——道:“矿山是不是私人的?”“不是。说是好多家合伙,由会长管,道知事也管。”
传凯想“合伙”也不会是“合作社”,更不能是“公社”;虽然有“社长”,可是没有“社员”——这么多干活的都不是。“会长”是矿山的头一个、最大的官,一切都听他的,那是知道的,不过他总也不来;“道”是管“郡”的,“道知事”是上边什么管开矿的管理员吧?太复杂,传凯没法明白,也就不能问了。
走几步,才又问:“人力部是哪个房,能不能看清?”“人力部,房子啊,这里看,分不开。得看路,几个部在离路口近的院子里边,院子里找就是。”
再问:“为什么跑这外边来办公?这么远,还得现盖房。里边的大办公室倒闲着。”“里边那些不是过时了嘛。”和杨师傅说的一样,不问了。
没再问,人家却继续:“过时了——就是房子太旧,也嫌挤不开。原来是三张桌子、四张桌子的,一堆一块的,就是一个部。真是挤不开。还有那些房子太‘寒碜’,会长要讲门面。不过这边好看是好看,还是以前在里边那时办事方便。”传凯道:“是啊,还是近有好处。”
“不光是近的好处。他们都在一个屋,不用乱跑,什么事都能办,进去说一句话就行了。一进门还有指示牌,哪一堆是办什么的一看就知道。你一说办什么,他们还会招手叫你过去。想不到的还能替你想到、做到。”传凯想,刚来时,全靠丁达运丁先生领着办手续……对方又续说道:“社长的桌子离门口不远,大办公室的一切他都看得清楚……”有人来了,大声说话,传凯对大声不习惯。不过看场的也不往下说了,他打算着去吃饭了。谈话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