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拿毛,拿毛(5)

分类: 关东路 |
39.拿毛,拿毛(5)
没有讨论出结论,关于不就近在矿山医院治伤的原因也就不再是话题。那为了什么具体事情,那个徐某和人家打起来的,大家看着传凯。传凯也只知道在先他们吵过。那为什么吵呢,不知道。不过这也可以理解,他既然常常看人不顺眼,吵起来的碴口就缺不了,再说那几个可能也是这个徐某的镜像呢。
轻轻松松又做了一天支柱,回到宿舍,垛子还没回来。一个人,写信吧。正拿出纸笔,忽然想到人力部能不能还没下班,急忙再放回。跑到人力部,果然老宋正在写着
什么。但是老宋只是说给记着,需要时会告诉木工那边调他去拿毛,现在并不能就让他去。传凯有几分失望,不过想想也是,人家都已经安排好了,你去了顶掉谁?谁愿意!等着吧,需要机会。
垛子回来。说了:徐智超骨裂,得住院一段时间,能治好。并说:“徐先生和徐智超都说感谢纪先生。”传凯听了,有点吃惊,打成骨裂也挺重了,不过说能治好,是啊,还年轻呢。垛子去了一桩大心事,想和传凯说说话。传凯只好听着,就又不能写信了。垛子其实和徐智超同岁,不过长得单薄瘦弱一些。他倒是比徐智超早来矿山两年多,他本来不住在这间宿舍,是徐智超非让他搬过来的。
一早到木工坊,不一会,杨师傅来了,问了下井的情况。组长经常要先去开一会会才来,传凯就先和杨师傅说,还想下井,想拿毛。杨师傅看挺坚决,就只能嘱咐几句。组长今天到下午才来,传凯过去。没等开口,组长道:“知道这里留不住你,那么愿意下井。这样吧纪先生,明天还去找侯先生吧,跟着他干。要是需要拿毛的,工段长会安排你去。不过去了就不归木工了。”
再天早上,传凯已经熟了,是第一批就下到了三中段,侯先生他们还没到,先往掌子面那边远远地看了看,听到小李喊,就回硐来,侯先生也到了,三个人带上工具、材料去做支柱。
却见拿毛的是三个人,但没有齐培俊,说是四中段要他去了。传凯有点失望,侯先生和小李还有管道工师徒也都议论着不应该。既然三个人,拿毛就不缺人了!这样就且安心做支柱了。
吃过饭,工段长说:“拿毛的这两位新来的,明天需要下四中段去一个,剩两个人就紧点。拿毛纪先生是做过的,愿意再做,就和侯先生商议。考虑好了升井以前告诉我。纪先生不必担心支柱人手,侯先生有数,木工并不缺人。”
工段长说得不快,而且一说到拿毛,传凯就十分注意了,也就听明白了。于是看着侯先生,侯先生慢慢道:“好,我们商量商量……”传凯想着,侯先生不能不愿意放。但侯先生小声对小李说:“李,你看?”“纪先生应该干支柱的,高个子就是搭架子合适,拿毛不合适,毛石是在地下……”谁也没想到小李还找到了理由,小李确实个子也不矮。
工段长接过去:“有点道理,不过纪先生好像愿意拿毛,如果能拿几天,我就不去找人,以后不愿意做了再回支柱。”侯先生道:“纪先生伤过腰,拿毛不能太‘撵得过急’,干干试试,不行也别勉强。”
工段长没想到支柱人想阻拦,因为这位纪先生是愿意拿毛的,再说木工真的不缺人,需要了随时可以调人来。那伤过腰,可是已经拿过几车了。他明白,这大块头,又不怕累,打眼是再合适没有,但是打眼是要技术的,得以后了……没想到小李却说:“那就该把齐培俊要回来。”
工段长问:“为什么?下边可需要他。”“纪先生跟着他一块干最合适。”小李回答。
工段长继续道:“下边都是没有经验的,需要他带。”传凯道:“那,我下四中段去吧,好不好?”几个人都不愿意传凯下去,工段长也说:“不必。不过齐培俊能不能上来今天定不了。”
打眼的也凑热闹道:“纪先生今天支柱,明天拿毛,后天就打眼吧!”侯先生笑而不言;管道工师傅道:“接管子也需要高个,接两天管再去打眼。”工段长道:“你寻思怎么的?后天不能打眼,可也用不了后年!”有人道:“那就是后月。”一阵笑声。管道工徒弟没说什么只跟着笑,拿毛的三人没说也没笑。
已经挺晚了,垛子终于困了,很快入睡。传凯放下垛子的叙述,用精力想想今天齐培俊说的。那位总不开口的拿毛人,一定有严重的心事,只闷头干活,不受干扰。齐培俊和他在一块干了两三个月了,他几乎没说过话,只知道他姓张。
正是这位姓张的拿毛的昨天升井之前和工段长说,可以下四中段去换齐培俊上来。这样今天就是他和另一位拿毛的下去,齐培俊上来了。不过传凯今天只有头一车接受齐培俊照顾,其余都和他们一样了。这就意味着,传凯已经是够格的拿毛人了。不过传凯见过的拿毛人都比自己年轻,基本是小青年,据说也有五十多岁的,以后该能见到。
薪水发下来了,干了没几天也就没多少,不过还了记在丁达运账下的饭钱和宿钱,还是足够对付着吃一个月的,这里的宿舍宿费,得等下次发薪再算。
很快该“倒班儿”了,据说有“紧倒”“慢倒”之分,慢倒就有时间,可以写信去邮所寄出。至于紧慢到底如何,传凯没弄明白,不过别人怎么就怎么,用不着费精力记,记住十天倒一次就行。倒是七天可以休一天,这是权利,不过大家都不是随便休的,攒着,有事才休,没事就连着干下来。这比给喻船长打渔好多了,给关船长打渔的好像也能七天一休,而老陈更是五天回家一次。都比农民好啊,农民有那句话——“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再动手”!也就是只能休年除日!那是大前年了,不但没有休息日,还让你汽灯底下搞“打擂赛”,结果就引出来以后的地里“磨洋工”,地头上“赛嘴皮子”……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