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下井了(2)
| 分类: 关东路 |
38.下井了(2)
传凯放下办公室的事,问道:“徐先生,保护品都有什么?”答道:“第一是安全帽,这是必须有的,无论谁,下井都得戴;第二水靴,坑道有水,也是必须穿的;第三咹,井下冷,干活需要穿棉工装;第四还得嘎斯灯,坑道外头有电灯,里头没有。这几样不能少。”“哎呀,听糊涂了。除了水靴,这些都没见过。”裁判道:“不要紧,会有人教你用。还有……几个啦,还有防尘口罩,也是必须戴的;还有是手套。大致就是这些,下井干活都会发给本人。”防尘口罩,传凯没听说过。手套,这两天搬木头是给了手套的,可是传凯开始不愿意戴,还是第二天感觉手磨得火辣辣的,摸摸手掌都滑溜了才戴的,毕竟这些原木比镐把粗糙点。每次挖河,都见过工地技术员戴手套,人家那不是干体力活的。干活的民工都是“赤手空拳”,早上抓起扁担、镐把来确实是凉,不过干起来,就好了,任是快要交九的天,也不用手套。还有人怕费鞋袜干脆打赤脚呢,也有怕费衣服的光膀子。传凯没有打过赤脚,不过常常光膀子。还有人专门带来夏天穿的短裤,穿短裤抬筐上下堤不光是省衣服,还少了绊扯,也就省劲。
就听裁判说:“发给本人,也就得本人负责。”传凯回过神来,道:“谢谢徐先生,光这些名就够我记一阵子。”还没听明白负责不负责,想了想道:“徐先生说第一是安全帽,那安全帽就是护头的吧,是不是和美国兵的铁帽子一样?”传凯看见过宣传画上,美国兵是戴着铁帽子的。“不是铁的,是条子编的。”“条子编的?是个筐?”“是,纪先生明白!就是一个小筐,不过编成适合头上戴的形状,还拴着带子。”“啊吆,那见过,在什么地方,忘了。”是工人还是干部戴的,他们不是挖河,好像是劈石头。民工没有。那是传凯挖河时的印象,那是在家那边。这边则不一样,这边好像不用民工。那几天去修团丰水库不是给工钱吗,民工还能给工钱!
那两人回来了,说着在铺子里看到了什么什么,传凯仍然想自己的问题,没有被干扰。想问的是:坑道里不是很空快吗,碰不着头,错得开车,还要安全帽干什么。但是看那两人又摆上了牌,算了,不问了。不问安全帽的问题,那棉工装是什么?说因为井下冷,干活需要穿棉工装,就是棉大衣了……算了,不考虑了,明天都就明白了。
出来四天了,该往家写信了,在家说的是住下一两天就写信。可是怎么干活还不知道,还是下一回井试试,再说吧。
人都到了,可是没见组长,传凯是第一个来到的,看着师傅和其他人一个个进木工坊。看着看着,有点着急,进去问师傅吧。杨先生见传凯走来了,知道是怎么回事,说道:“不用急,可能路上和人说话什么的,就会来的。”又道,“传凯,你帮曹师傅拿两根枋过来,就不着急了。”传凯于是在这里打下手。
很快,组长来了,传凯迎上去,组长笑道:“干着活呢。歇会儿吧,我也歇会儿。”说着坐下,让传凯也坐下,说道:“先去了人力部,怕老宋有事出去找不到他——领保护品需要有人力部的手续。”公文袋里翻看着卡片,不过没有给传凯看。继续道:“稍歇一下,咱们装一车料,咱就坐送料车过去,保护品库在井口那边,咱把料放下去就去领保护品,领出来也就该回来吃午饭了。”传凯听着,等着,组长并没说到下井,且不问。
很快车来了,是从西边机修厂那边来的,也是头一天装的那个车。组长带领,十来个人,一会就装好。这是小火车,车头上没有大烟囱。两人上了车,司机看了看传凯,对组长说:“行!”组长回:“当然。”传凯不知说的什么,不过精力已经是用来看路了——是下井的路。铁路向东,南边是山,北边是河,往右一拐,前边不远处一座铁塔赫然高耸。
铁路在这里有不少分岔,车在塔前停稳,组长跳下去。传凯也下来,跟着组长一人推来一个小车。小车靠近大车,就把木料装进小车,装满推去一边,再装两车,已经装了了。组长喊一声,司机从旁边的房子里出来,小火车开走了。
传凯其实一直注意着铁塔,它下边那显然就是井口,是一个房子,开着大门,通铁路,里边似乎很忙碌。组长领传凯进旁边房子里烤火炉,这是不大的房间,大火炉在中间,周围两圈简易长凳。司机就是在这里享受来的。组长说旁边有半露天干活的,休息就进来暖和,现在还不到时间。让传凯等着,他去井口联系,很快就能回来。传凯倒想过去看看井口,不过听组长的吧,等着。
组长叫了,传凯就和组长一人一车,推料到井口。仔细观察着,井口是在又一层房子里,有门,门开了,两个小车自己出来,就有人拉到旁边,再调头推走了,也是一人一车,车上装的是石头。有人招手,组长就和传凯一人一车推进那个门。门自己闭上了,就听得轰轰响。组长告诉,说这就放下去一趟了。一会门开,装石头的车出来,就又放了一趟。有人让组长在本子上签名。任务完成了,组长让传凯看看井口,但不要太靠前。正说着,门又开了,出石头,但是别人推进去的是空车,门闭了,空车下去。传凯道:“空车,能不能跟着下去。”“可不行!这时候,出毛,只走货。就是有重要事需要走人,也不能装东西,走人不走货,走货不走人。”
传凯想起来,问:“罐笼在哪?”“门里边就是,车就是放在罐笼里嘛。罐笼下去上来运东西,就像电梯。”电梯,好像裁判说过,传凯只听说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物质极大丰富,各取所需’,脑子里没有电梯。倒记住裁判说罐笼是一个箱子,就小声道:“那里边是个箱子?”“倒更像个橱子,前后有门,不过一般只开前门。”传凯不再问,基本明白,等坐时会有人指点的。
去领保护品,不远处一片房子,有保护品库。库管看了组长递上的卡片,道:“支柱。安全帽、嘎斯灯、防尘,先拿来。”不一会,库工拿出三样放在案子上。又点“手套、裹脚”,两样也拿来了。传凯没听裁判说过还有裹脚布,看着纳闷。就听库管道:“棉服得特号加,还有吗?”道:“没有加了,特号还有两套。”“拿一套试试。”
原来不是棉大衣,是棉袄棉裤,做得挺“将干”。传凯往身上一比划,道“行”。组长道:“别怕麻烦,肥瘦得穿上才能有数。”传凯一穿,瘦点,不过也能将就,就道:“将就吧,不影响使劲就行了。”库管从柜台里边走出来,帮传凯扯了两下,又比划了几指。道:“这样,”说着记下数字,“这位先生好说话,倒叫我……明天告诉服装厂,后天他们能做出来,保险一点,四天以后来。”
“我今天就下井,得……”传凯着急。组长道:“得明天。”库管道:“不是,不是白等,先穿这一套,四天以后来换。”又该着组长着急:“不行吧?换回来怎么处理?”
库管道:“如今不同了。会长有话传下来,说咱们有饭吃,还不都是井下干出来的,不能亏了井下的。再说也是我们库里准备不足。换回来的也还能用,洗洗就行。”
又试过水靴。传凯一样一样签了名,抱起来,离开。
组长再带传凯到澡堂,好大的澡堂,一大溜房子,这里也有管事。组长另有一张卡片递上,就被领到更衣室,有许多衣橱,看了看这一格,就给了钥匙。组长让传凯开锁试了试,就和宿舍钥匙拴到一起。更衣橱里有了储格,这回传凯自己看清了,里边没东西,不会有啰嗦。组长说:“工装以外的都放进去。”传凯做了,锁好。棉袄棉裤让拿着,到了一个窗口,让递进去。里边人道:“新的,不湿呀!”组长道:“也烤着吧,赶赶潮气。”人家接进去,递出一个号牌。传凯接过来,组长道可以套手脖子上。
事情就办完了,顺铁路往机修厂大院走。组长讲着下井的规矩,也熟悉一下路。还说传凯今天的班就上完了,可以回宿舍休息。“明天早饭后直接到更衣室取棉袄棉裤,换上。一般就会看到老曹,他带你。”
《关东路》选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