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这个行业 |
通信产业报日前举办了一次读者座谈会。邀请了几位来自产业界的读者朋友交流对通信产业报的阅读体验。读者中既有运营商人士,也有设备企业代表,还有增值业务人士、通信专家、财经人士等。虽然通信产业报经常用不同方式与读者交流,但是以座谈会形式面对面交流,还是第一次。这是通信产业报继去年年底开展的“千人热评通信产业报”后的另一种形式的读者互动。这次活动虽俭朴,但更真挚。
读者代表还是对通信产业报发表了很多赞誉之词。他们对通信产业报的文章风格、行文方式、编辑语言、版式格调表示了欣赏。一些读者对报纸的栏目结构、话题选取、选题立场表示肯定。几年来,通信产业报一直探索产经风格在专业媒体的运用与尝试,初步形成了自己特色的产业新闻和技术报道风格。不断优化的版式风格,也形成了自己的报纸格调。一些读者表示,已经对通信产业报有了很好的阅读依赖。
我们当然更希望读者用挑剔的眼光给我们意见。读者们也很尖锐地给我们提了建议。一些读者希望能看到更多观点犀利的文章;一些读者认为报纸还缺少来自用户的声音;读者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对于来自地方的兄弟省市的运营动态;有的读者认为报纸对增值业务和互联网关注不够。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办报中不断加强的。
我们与读者们也谈到了“新闻推动产业”。这是通信产业报的理念,也是读者对产业媒体的期望。参加读者座谈会的通信产业报编辑记者要比读者多。在报社的年轻的编辑记者们都参加了座谈会,倾听了读者的声音。这是一种渴望与虚心地倾听,因为读者的意义已经根植于编辑记者心中。在通信产业报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给您看。为了给读者更美的阅读体验,已经成为每个周五晚上通信产业报编辑记者加班的理由。
一位参加座谈会的读者在他的博客中写道:“同是通信产业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确实如此,虽然我们与千万的读者并不曾谋面,但我们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通过通信产业报这个桥梁,我们每刻都与读者在交流。正是千万的读者,才是不断激励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读者们都表达了加强交流、互动的意愿。今后我们不仅要丰富读者俱乐部活动,加强在平面媒体的读者交流,更要充分利用通信产业网、博客等新的手段,用新的方式创新读者交流。因为我们发现,其实最动听的语言和最生动的故事,就在我们读者周围。而最关心这个产业的,就是每天与这个产业生活和生意的读者。我们要与读者一起,共同体味波澜壮阔的通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