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和那些企业高端 |
http://www.ccidcom.com/Dialog/images/bd.jpg把握技术创新者制胜" TITLE="对话毛渝南
6月21日,北电大厦的办公室里,与毛渝南先生的一番谈话,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北电这家“百年老店”的活力与自信。在经历了通信业的泡沫“繁荣”和“冬天”之后,北电仍然相信,技术创新,将为通信业不断带来新的生机。
辛鹏骏:在新的电信发展阶段,技术创新的手段已经使传统的电信发展从单一变的丰富多彩,而中国电信业起步比较晚,在这个阶段,运营新的网络,中国电信产业需要运用新的运营理念和新的商业模式。这其中,制胜的关键有哪些?
毛渝南:3G与传统语音业务运营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新的运营思路,必须将市场分层,针对不同层面的用户进行业务开发和营销。中国今天有3.5亿移动通信用户,那么,第一批2000万3G用户是3.5亿以后的新用户,还是从3.5亿中产生?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加上网络融合的发展和全业务运营,固网与移动的运营将捆绑起来,所以就更难以确定谁是最早的2000万3G用户了。对于中国移动,3G用户很可能是现有用户中的高端部分,而对中国电信而言,最早的3G用户则是全新的用户,这也将导致运营商的想法和规划出现巨大差异。
3G还需要在技术上保证足够的覆盖和稳定性,而不是好高骛远的谈杀手级运用。在欧洲一些国家,3G网络覆盖和稳定远不如2G,3G应用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覆盖是个广义的覆盖,多元化的覆盖,能够保证在任何情况、任何地点、任何时候、所有业务的转换。这对技术挑战非常大。现在数据业务的漫游远比话音漫游复杂。比如,泰国的GSM用户来到中国,可以享受泰国的数据业务,却不能用中国的数据业务。除了物理层的连接,应用层的连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辛鹏骏:国际通信业巨头们的起落总是代表着全球通信产业的沉浮。像北电、朗讯这样的传统电信巨头,在经历了程控交换机时代、IP革命时代、互联网泡沫之后,也经历了电信业的“冬天”。人们似乎觉得这些公司好像风光不如当年。一些听起来不好的消息似乎总是伴随在对全球电信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巨头左右。您如何解读现在国际电信巨头们的境遇?
毛渝南:几年前,令人兴奋的网络泡沫为电信产业带来了虚幻的繁荣,它把人们对产业发展的预期抛的很高。与此同时,近年来新网络、新业务模式发展的准备、成熟周期较长,这自然使得全球电信业步入了转型与调整时期。
1998年至2000年,电信业经历了风光的一段“泡沫”时光。有些人甚至提出,未来将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泡沫破裂后,电信业从高速发展回归到正常发展,从运营商到制造商都感受到了电信业的“冬天”。
在紧缩的时候,裁员这样的调整在所难免。在2002年前后,北电与许多大公司一样,也进行了必要的裁员,到今年第一季度,北电的财务运作已经完全实现正常化。
调整并不是一味的紧缩,面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市场,北电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措施。比如,我们以4.48亿美元现金购买了PEC公司,因为这家公司在美国政府通信业务市场拥有重要地位。而北电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之一,这也证明北电对市场有着敏锐的反应。此外,也表明北电的财务运作恢复正常并拥有正常的现金流。我想,这也是许多同行们也正在面临和积极应对的环境。尽管电信业新一轮的转型期有点过长而对很多公司产生了影响,但我相信安然渡过并不是问题。
辛鹏骏:在经历了全球产业“沧海变桑田”般的变迁之后,通信业正在迎来3G、NGN等新一代网络发展的机遇。把握机遇,创新就显得至为关键。
毛渝南:北电作为高科技公司,最重要的一点正是把握创新潮流,因为,只有认识到创新的方向之后,才会有市场,才会有成功的产业化。
幸运的是,尽管3G等新一代网络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被拉长了,但庆幸的是,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到达产业化的美好彼岸了。近年来3G、NGN业务已经日趋成熟,网络安全等新的市场领域也开始崛起。在这些新的市场,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取得成功。
观点:通信业的发展依旧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业务在越来越个性化的同时,技术执著地迈向更快更强。但是,融合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
辛鹏骏:在新的电信发展阶段,3G、下一代网络竞争力的基点是什么?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需要多长时间?
毛渝南:在通信业新的发展阶段,真正的竞争力,还将来自于网络速度。当速度和带宽达到某个程度,应用开发就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反之,网络速度不够,无论如何包装业务,新的应用也不会出现。
当然,除了技术还需要商业模式的转换。令人鼓舞的是,移动方面的新技术已经在“导演”日、韩等国运营商ARPU结构的“剧变”,比如韩国的Telecom,它的数据多媒体业务已经占据了27%的ARPU,在这27%中有1/3是短信,其他是短信以外的数据多媒体业务。这充分说明市场已经具备,数据应用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辛鹏骏:同时3G与WiFi、WiMAX等新技术之间的配合、补充,已经成为融合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也将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更为自由的空间。
毛渝南:确实,许多新的技术趋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比如,北电就在认真考量WiFi的解决方案,并研发推出了领先的无线网状网技术(Wireless Mesh Network)。去年底,北电获得中国台北“移动城市”项目部署无线网状网,并将在该市272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建立至少10000个WiFi的接入点。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大都会区全面覆盖网络,也将是真正的WiFi网络,其重要意义在于,为网络技术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商业运营环境,运营商将能够从中看到这一技术的商用潜力。
当然,在实现业务市场价值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其他的思路。比如,T-MOBILE在德国部署了3G,但在美国就没有,而是纯粹用WiFi和WiMAX来满足下一代移动通信需求。他们认为,70%的移动通信业务发生在在室内,只有30%应用是在室外进行的。因此,有多少用户会在时速120公里以上的情况下上网,而为这些人部署3G网是否代价太大,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上一次移动通信技术进步,是从模拟到数字,运营商只有一条路可走;而新一代更为丰富的技术创新带来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发展“路线图”,运营商将面对不同的选择。
辛鹏骏:结合中国市场的发展,北电的行动是什么?
毛渝南:北电在中国市场基本战略是将北电在全球的创新优势尽快融入变化中的中国市场。北电做事要符合中国国情,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上,北电要充分考虑如何将对中国有优势的部分尽量发挥。
在本地研发上,北电也要继续提高。北电目前在北京和广州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技术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我们的运营成本和市场反应度与本土公司不相上下。
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方面,北电是从1999年起第一个在电信业提供外包业务的。北电同样注重对本地最终用户需求的了解,并将知识转化到技术创新和网络规划中去。通过这些本地化的措施,北电不断提高在中国的效率,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在竞争效率。
辛鹏骏: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中国电信产业正在推进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电信强国”建设。今年“5.17”的主题,就是“行动起来,创建公平信息社会”。作为电信业的领导厂商,北电的理解是什么?
毛渝南:中国目前有六、七亿电信用户,但中国有13亿人口,“后面”的六、七亿人群还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条件享受电信服务。当边际ARPU降到某个程度的时候,对于单纯考虑市场赢利的经营性运营商来讲,他们似乎就不值得再为这些“后面”的人去建网了。
但是,“后面”的人,我们是不是不去管他们了?既然温饱问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信息的“温饱”也应该成为信息时代中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近年来,“数字鸿沟”也是许多国家以及联合国开始讨论的全球议题。两个月以前,我看到一期英国杂志《经济学家》,封面是一个非洲的黑人小孩,手上拿着一个泥巴做的手机。文章是说,数字鸿沟的消弥,最重要的是让人们享用通讯资源,而不是拥有电脑。所以,让更多的人公平享用信息,不让他们在信息上“饿死”将是包括政府、产业界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北电将与中国电信业一道,携手推进中国信息产业的成长和“电信强国”建设,促进中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共同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毛渝南先生自1997年9月起担任北电大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长驻北京,主管北电在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运营。此外,毛先生也是北电全球领导内阁成员。
在任职北电以前,毛先生曾担任阿尔卡特(Alcatel)中国地区(含港,台)区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毛先生也曾担任过阿尔卡特台湾国际标准电子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是一家全方位的工业单位,主要从事电信网络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销售。在欧洲,亚洲和美国,毛先生有着30多年的电信和信息产业的从业经验。
在阿尔卡特以前,毛先生曾在美国ITT公司与Norton公司担任高级管理和技术性工作。
毛先生是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士与硕士。他也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管理科学硕士。
作为活跃在国际商业圈内的一员,毛先生还是华盛顿的美中商会董事,同时也担任在台湾几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董事职务。
毛渝南印象:儒家风范的商业体现
毛渝南作为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接受了《通信产业报》的采访。在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中,50多岁、西装笔挺的毛渝南先生自始至终脊背挺直,正襟危坐。他讲话时侃侃而谈,笑容和蔼,聆听时则全神贯注,视线专一,隐隐然透露出一股这个商业时代少见的长者风度。
作为一家国际性高科技公司的中国地区总裁,毛渝南在任何阶段似乎都坚持一种带有儒家色彩的"道",在他看来,这个"道"就是一以贯之的"创新"。然而这种创新与技术与"偏执狂"式的创新有本质的不同。在他看来,作为高科技公司,保持技术创新的激情并不难,难的是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无论在大起还是大落中都要保持一种超然的冷静。
冷静的必然体现就是务实。"中国的通信需求很旺,但毕竟还不是很富裕,资源也很有限,所以中国不会去做商业上的'白老鼠'。"毛渝南一直建议政府决策层观察国外3G的部署和运营情况。"在投资运作上,对于未证明投资效益的事,我们是需要谨慎的。中国政府的引导和规划也可以看出,中国正在耐心等待成熟的3G。"毛渝南说。
这种儒家风范还体现在管理风格上。据说,在北电中国,毛渝南经常被员工尊称为"毛先生"。他的经验之谈就是保持激情和学习精神,"闻道有先后,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毛渝南看来,经营一个企业,讲方向,喊口号是很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每天一点一滴的执行。
毛渝南对电信业做了一个简单的预测,"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一样重要。所以,网络要比以前更聪明,要让运营商把不同重要性的信息给以不同的定价,这才是运营商将来能回到风光状态的机会。"
毛渝南的经营理念是"当一个市场够大时,你的资源能够接近市场,才真的有竞争力。"北电中国的本土化措施带来明显的绩效。对现在毛渝南而言,如何更深化所有本地化的措施正成为一大难事。毛渝南坦陈挑战:"我的最大挑战是,我能不能对组织、所有员工支撑的力量更大一点,能不能每一天在很多繁杂的事情中抬起头来向前看。"
前一篇:对话汪静:高通20年奠基一个产业
后一篇:对话何庆源:高端,在中国市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