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我和那些企业高端 |
http://www.ccidcom.com/Dialog/images/gt.jpg
由最初的7人公司发展成为今天的全球500强,高通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但是,与通信行业内的一些“百年老店”相比,高通这个后来者似乎并没有打算按照既有规则行事,其经营模式可谓独树一帜,但由此也招致了公众颇多的非议,即便是与其合作的公司,对高通也有着不同的解读。那么,作为一手缔造了庞大的CDMA帝国的高通,他出牌的章法在哪里?他与合作伙伴间又演绎出了怎样的故事?他的下一个棋子又会落向何处?
高通启示录
辛鹏骏:高通是我们非常关注、非常尊敬的一个公司。作为CDMA技术的开发者,同时又是其标准制订者和专利授权者,高通成功地推动了这样一个很重要的产业,那么高通的发展能够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汪静:我个人认为高通的发展确实能给整个通信行业,特别是中国的通信行业带来一些比较重要的启示。
第一,一个公司开发一项技术或者与技术相关的产品的时候,必须对市场有一个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判断。也就是说开发一项新的技术或者标准的时候,你必须认定这项技术一定是有其先天的基础优势,是目前市场上和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其他的技术所比拟不了的,或者是这项技术有它独特的优势。而且这个技术上的优势还要能转化为商业的利益。要给采用这项技术的厂商、合作伙伴或者运营商带来商业上成功的可能性,并能够为整个产业链带来利益。总之,一个公司开发一项技术或者标准的时候,必须综合性地对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可操作性、适用性和市场接受度进行冷静地判断。
第二,做出综合性的、非常精确性的可行性判断之后,对认定的方向、技术的开发必须有一个必胜的信念,不能轻易动摇,用事实和市场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第三,把一项新的技术或者技术标准成功地推向市场之后必须是以全球的眼光来看待这项技术的应用和标准的采用,而并不是仅以某一个特定的市场来看。一项高尖端技术的采用必须以全球的市场作为基点。
第四,必须要记住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共赢的局面。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要把产业链壮大,让其他的企业协助、推动这个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第五,就是自己的定位,实际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清楚你在这个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要发挥你角色的优势,这样才能保持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上游位置。
最后一点就是技术标准的制订和市场化是不断演进的,不能停止不前,永远要追求更新、更高、更快,这就是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辛鹏骏:汪总刚才强调了一个企业对自身定位的重要性,高通在通信行业中有着怎样的定位?
汪静:作技术的开发者和技术演进的领导者,这就是高通的定位。基于这个定位,高通的商业模式也是跟它相辅相成的。高通公司不断地把营业收入中非常大的比重投入到技术的继续研发过程中,根据运营商和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的需求来持续地引入新的技术。我们在芯片、BREW等方面的努力都是如此。辛鹏骏:高通作为一个标准的持有者,知识产权的受益者,在推动产业链共赢、促进产业发展过程中,谨守的原则是什么?
汪静:首先,就是公平、公开的授权。高通公司目前CDMA2000已经授权给全球130多个厂商,WCDMA、TD-SCDMA也授权了将近60个厂商,高通授权的模式就是公开、开放的。
其次,就是合理。技术授权模式上所收取的专利费必须是合理的,如果不合理这个产业链就不可能健康地发展下去。目前高通的CDMA和3G的产业链在全球不断壮大,证明了高通收取的专利费是合理的。
再有就是共赢。高通的口号是“合作伙伴的成功就是我们自己的成功”,产业链不成功自己就不能成功。这也是高通自己的利益所在。
再有就是共赢。高通的口号是“合作伙伴的成功就是我们自己的成功”,产业链不成功自己就不能成功。这也是高通自己的利益所在。
根植中国合作共赢
辛鹏骏:人们在讲CDMA在中国的发展总会想到一个词——一波三折,中国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中国联通选择CDMA对CDMA在全球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里面高通做出了哪些努力,高通得到了什么,高通有什么样的体会?
汪静:关于高通和CDMA在中国的发展,我同意您的看法。谈到体会,我觉得CDMA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发展还是相当成功的。
首先,中国联通作为中国仅有的两个移动运营商之一在2002年部署了CDMA,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CDMA运营商,从网络容量来看是全球第一大CDMA运营商。这个成绩是非常可喜的,联通目前已经发展了将近3000万CDMA用户。其中相当的比例用户已经是CDMA20001X的用户,这个成绩是相当不错的,对中国今后3G的启动起到了一个先导的作用。
中国联通目前的CDMA网络的稳定性、接通率、网络传输速度在中国市场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这和我们的技术支持是分不开的,联通也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在中国短短三年时间内,中国的CDMA产业链已经形成壮大了,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产业链,这里有中国的本地系统、手机制造商,也有BREW的开发商。所以高通公司不仅在技术推广上与联通公司并肩奋斗,而且对产业链上的形成和壮大方面高通公司也做了非常大的努力。高通不仅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塑造了成功的形象,并且帮助他们在无线通信这个行业更好地利用“弯道效应”,这一点我们是非常自豪的。
辛鹏骏:刚才汪总谈到了和中国厂商的合作,也确实产生出了非常好的合作效果,那么在知识产权授予方面,与中国制造商的合作高通采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汪静:与中国厂商的合作,高通采取的是“非歧视、共赢、合理”三大原则。我们可以负责地说:高通和中国厂商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觉得中国厂商的产品开发周期短,并且有低成本的优势。高通公司对中国厂商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往往会超过以前我们所给予其他厂商的。这一点不仅对中国厂商有利,对高通也有利。我们跟中国厂商的合作目前为止还没有感觉碰到困难,或者受到什么指责。举个例子来说,华为和中兴,都给高通颁发了全球最佳合作伙伴奖,这一点刚开始可能是被认为双方的客气,但是时间久了,就转化为双方的商业模式,融入到了平时工作和商业运作中了。
辛鹏骏:怎样评价高通的中国合作伙伴?
汪静:以华为、中兴、海信为代表的中国厂商是非常优秀的,他们非常努力,很有开创性,而且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对合作非常满意,而且据我个人感觉,他们对与高通的合作也是非常满意的。
下一个20年
辛鹏骏:在中国本地化战略方面高通公司是怎样实施的?
汪静:高通公司目前在中国员工有150多名,我们的计划是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和投入的力度,包括增加人员和资金,把高通开发得最好、最新的技术尽快地转化到中国市场上。
辛鹏骏:怎样评价高通的中国合作伙伴?
汪静:以华为、中兴、海信为代表的中国厂商是非常优秀的,他们非常努力,很有开创性,而且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对合作非常满意,而且据我个人感觉,他们对与高通的合作也是非常满意的。
下一个20年
辛鹏骏:在中国本地化战略方面高通公司是怎样实施的?
汪静:高通公司目前在中国员工有150多名,我们的计划是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和投入的力度,包括增加人员和资金,把高通开发得最好、最新的技术尽快地转化到中国市场上。
另外,高通还会进一步对中国厂商在3G产品研发、市场推广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使他们不仅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而且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
本地化方面,我们目前对运营商的支持主要集中在联通。我们认为中国的3G时代迟早会来临,3G时代来临以后,所有采用CDMA为基本技术的3G运营商都会是我们的战略伙伴,我们给运营商的支持会空前地增加。
再一个,风险投资方面,我们针对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会进一步在3G产业链上寻找投资的机会。
辛鹏骏:3G到来以后,高通会对中国加大辐射力度,现在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意向?
汪静:高通目前跟中国几大运营商的合作已经不是停留在设想阶段了,我们早就开始了非常好的技术层面的合作。中国移动作为一个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在实施3G服务的计划中,与全球很多知名的企业都有着某种程度的合作关系,高通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高通与中国移动在3G标准、技术上面进行探讨,也参与中国移动3G手机互操作性的测试,在3G业务推出方面我们都有非常好的沟通。
辛鹏骏:实际上3G应用是很重要的,我想BREW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在应用平台的开发和对合作伙伴的甄选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汪静:高通公司推出的BREW是开放的平台,和其他有竞争性的平台比如Java是可以兼容的。我们认为到3G时代以后,有相当比例的运营商都会采用多种平台支持,所以兼容性和开发性非常重要。目前在某些市场、某些运营商那里有人会觉得BREW在某些其他平台上不能运行,对高通来说是不利的事情,但是从长远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以后要应用3G必须证明一个平台要有很好的兼容性。而且BREW是直接做到芯片里面,所以它有先天的技术优越性。
对于BREW平台,开发商可以免费拿到BREW开发工具,获得收入中的大部分都给了CP、SP,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他不需要给高通公司支付费用。
辛鹏骏:高通制订了像CDMA这样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技术标准,那么高通的下一个标准是什么?
汪静:下一个标准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我个人感觉现在通信的标准已经远远走到了市场需求的前面,至少在今后几年之内,真正让3G的应用达到目前这个标准,就已经走到了成功。所以现在全球3G产业链的重点是让3G商用部署,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标准的制订和市场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一贯强调不能为了标准而制订标准,标准必须由市场的驱动完成。现在不是计划标准的时候,因为还不知道应用市场和商用的发展情况会怎么样。
辛鹏骏:在今年的7月份,高通的领导人进行了更替,刚才您也提到高通需要不断地演进、创新,那么高通的未来战略是怎样部署的?
汪静: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今天,市场竞争、技术标准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高通公司必须有危机感,这样才能保持并增强创造力。在技术研发方面不断地走在前面,寻求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比如高通公司过去在商业领域推出了MediaFLO是单独的一个部门在700兆的平台上面建立单独的网络,高通还收购了一个做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公司。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要对股民负责,要不断追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这样才能保持竞争性。
还有一点,高通公司从一开始7个人的公司发展成为目前全球500强公司,而且是通信行业的领导者,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高通公司目前非常成功,我们将继续推动技术进步,更好地满足大家对无线通信的需求。
前一篇:对话赵吉斌:解读铁通发展五大关注
后一篇:对话毛渝南 把握技术创新者制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