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演义》,可以从二个层面去读,获得启迪。
第一个层面学习看人。三国演义中人物很多,其命运各异,够我们学习研究,获得启迪。具体来说,主要是三种人:
一是帅。如董卓、孙坚、孙策、刘表、袁绍、袁术、张鲁、刘璋、马腾、曹操、刘备、孙权、吕布、刘禅、曹丕等。学习他们识人、用人的特点,以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二是文官,主要是谋士。如徐庶、诸葛亮、庞统、糜芳、法正、费袆、孙乾、马谡、姜维、张昭、周瑜、鲁肃、虞翻、诸葛瑾、陆逊、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刘晔、满庞、吕虔、司马懿、邓艾
、陈宫、李儒、贾祤、沮授,田丰,郭图,审配,辛评,逢纪等,其中有董卓的、袁绍的、曹操的、刘备的、吕布的、孙权的。学习他们的谋略思维,学习他们处理矛盾的技巧,以及抉择的艺术。
三是武将。赵云、黄忠、颜良、马超、张飞、关羽、典韦、文丑、许褚、徐晃、庞德、孙策、太史慈、华雄、张辽、甘宁、夏侯敦、夏侯渊、张郃、魏延、姜维、孙坚、王双、高览、马岱、周泰、文聘、邓艾等。学习他们的带兵用兵特点,及成功失败的教训。
第二个层面,学习用兵的战略战术,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这三个层面在《三国演义》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习伐谋之术。如曹操集中力量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时,传说孙策要攻击曹操老巢许昌,曹操大惊。谋士郭嘉说:孙策不足虑,必死于谋杀,并分析原因。后果应验,足见伐谋之厉害,否则曹操面临夹攻,必败于官渡。像这种伐谋之事,在《三国演义》中很多,这对我们领悟《孙子兵法》,是一本好教材。二是学习伐交之术。这个例子就太多,特别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合,诸葛亮的伐交之术就非常厉害。三是攻城之术,这就更多了。如诸葛亮初出茅庐,三把火火烧曹军,就是伐兵之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