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凯锋侃经济】出一绝招:可解决高房价困境

(2013-10-24 20:35:28)
标签:

龙凯锋

军事

瞰天下

分类: 我的文章专辑

   对于城市房价高,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房价高到底是利还是弊?有国务院参事提议16字方针:允许买房、限制买房、奖励租房、处置空房。这个也是馊主意,不但完全没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而且可能破坏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态势。对此,我是不赞成的。

   面对问题,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策,才有可操作性,也有可持续性。目前的房价高,对农村影响不大,农民反而是受益者,因为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繁荣了,可以通过劳动力获得工作报酬。同时农民有住宅地,可以自己建房,在同等条件下,农村住房环境比城市市民强。甚至还产生了一批土豪,就是城市郊区的拆迁户。说实在的,我很羡慕农村,在农村可以自己建个楼房别墅,带小院的,可以种菜种树。而且现在农村电视、网络、汽车都可以用,只要你买得起,和城市的生活条件差不了多少。

    城市房价高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城市房价高,可以带动地皮、建材、运输、装修、劳动力、银行、资本市场的兴旺。可以说,看一个城市的房价,就知道这个城市的经济兴旺程度。房价越高的城市,经济发展得越好。比如上海、广州、北京的房价高,那是因为这三个地方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大家宁可买高价房也要在那里生活,因为这三个地方的就业几率高、成功的可能性大。

   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很多刚需一族,买不起房,高房价影响了一部分人的民生。那么,谁是这部分人呢?我们又怎么解决,既要房产市场保持兴旺的势头,又避免影响民生这个矛盾呢?

    目前的方法是建设保障房和廉租房,这个方法并不是良策。从目前的情况看,建保障房和廉租房,不但解决不了刚需一族的民生问题,而且滋生了大量的腐败。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在有房的情况下,还要盯着保障房和廉租房,占用保障房和廉租房牟利。有的地方保障房和廉租房,因为缺乏利润支撑,反而成为豆腐渣工程,引起不少购房者的怨言。所以,建保障房和廉租房,解决不了高房价影响的民生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房价影响的是城市后来者。所谓城市后来者,就是在房价高涨后的一些进入城市的居民。这部分人主要是四种人:一是到该城市就业的大学生,他们一方面开始工作工资不高,一方面还要面临结婚需要住房的困境。二是军人,他们也是城市后来的定居居民,目前的住房公积金无法满足军人退役退伍转业后在城市住房要求。三是农民工,他们想在城市落户,但无法承受高房价。四是小商人,他们是自由职业者,做的生意如同工薪阶层差不多,也无法购买城市高价房。而城市的老居民,大多都沾了高房价的光,有的甚至囤房。即使没有囤房的,有老房子也可等着拆迁补偿。所以,要解决高房价带来的问题,主要是解决以上四种后入城市的居民住房问题。

    个人认为,建保障房和廉租房,不如提高对以上四种人的补贴和无息贷款。如果可购房的,提供无息贷款。如果不够买房的,可以提供租房补贴。这样既可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又可解决刚需一族的住房困境,使经济科学发展,使社会和谐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一、停建所有廉租房和保障房,实现房产分配的完全货币化。将建设廉租房、保障房的钱,用于为刚需一族提供无息贷款。

    二、对所有大学生、退役退伍转业军人、到城市落户的农民工、到城市就业的小商人,提供无息贷款,使其能够自主购房。大学生提供学历证明书和就业单位的证明,付了首付后,即可办理无息贷款买房。退役退伍转业军人,有退役退伍证和转业单位证明,付了首付后,即可办理无息贷款买房。到城市落户的农民工,必须放弃农村户口,付了首付和就业单位证明,即可办理无息贷款买房。到城市做生意的小商人,提供纳税证明和脱离原来户口,付了首付后,即可办理无息贷款买房。这里只需要把握以上四种人,在全国只允许一套住房的标准,所以审核时必须严格,房管部门全国联网,可供查核和监管。而且在未付清贷款前,不允许再贷款买房,防止房产投机。

    三、对二套三套房的房贷首付和利率,要按比例提高,以此遏制房产投机。如果是有钱,全款买房,这个国家支持,多多益善,不必限制。但要通过银行贷款买房投机,则要大力遏制,就是通过银行贷款杠杆来实现,如提高首付比例,上浮贷款利率。

    以上四种人,基本囊括了城市的后来者,也基本可解决刚需一族的住房问题,同时无息贷款模式,大大增加了房产交易量,也可更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