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龙凯锋这个名字,好像是在新浪的军事频道上。那时候我去新浪军事频道的时候多些,常能看见一个叫龙凯锋的ID在发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总给我感觉气势比较恢弘,而更关键的,是这些文章与网络上很多文章相比,文字通顺,让人阅读起来没有障碍。因此我就记住了龙凯锋这个ID。
后来我要做大战略网了,加入了很多QQ群。那时候我也开始写一些原创的文章,发在大网。这些文章很快让我被不少QQ群拉了进去。记得有一天,突然从某个QQ群里有人给我发来私聊信息:“请问您是张文木先生吗?”我不由得一愣,然后我老实回答说我不是。我一看对方名字,原来是龙凯锋。我说我真的不是,我叫张凌,网名木木。我是海南人,张文木先生是西北那边的人,而且我才三十不到,张文木先生现在好像都50多啦。而且我的脑袋没有张文木先生聪明,所以虽然理了个平头,但头发还是比张文木先生多些。但龙凯锋好像就是将信将疑,我也没有办法。为此,我后来赶紧把我的照片上传到了我QQ空间的相册里,还写了自己的简介发在了大战略网的《管理员们的话》这个版块。
因为要制作大网内容的缘故,我经常要到上海的各大图书馆里查阅资料。记得有一天,在一本解放军办的杂志里,报道了军队新闻系统召开的一个内部会议。这个会议大约是讨论新时期国防教育和军事新闻制作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一位与会者在提到网络上民间研究军事、研究国防的热潮时,举出了龙凯锋这个名字。从这位与会者的发言可以看出,他是认真地读了龙凯锋的不少文章的。很难说出我当时看到这份资料的第一感受。那感受很复杂。细细想来,可能是觉得民间的声音被官方媒体所注意了,很不容易吧。而且可能还觉得这位与会者的发言,也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官方对民间研究军事、关注国防的肯定。这些都让我感到些许惊奇,些许欣慰,还有更多的希望,当然还有几分的振奋。
后来在大战略QQ群以及各大QQ群里与龙凯锋交流的时候也多了起来。混得比较熟了,我就叫他老龙。他也接受了这个称呼。至今我有什么事情在QQ上给他留言,一律以老龙这个代号呼叫。
大网后来逐渐开辟了专栏作家版块。老龙是我第一批去请的作家朋友。老龙和其他几位朋友也挺给我面子,挺给大网面子,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这些专栏版块的开辟,在大网艰难的日子里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2
p* R5 p/ I0 m* l# e! t
2011年初,在老龙的QQ群里,好像是和哪位朋友谈起了大战略网。这位朋友像很多朋友曾经对我表示过的,现在依然有很多朋友对我表示的那样表示了怀疑,他觉得我是不是有什么官方背景?这时候老龙也加了进来,呵呵,说着说着老龙又说到了他怀疑我就是张文木先生。他的理由是张文木先生也是研究大战略的。我猜想,估计是我也姓张,而且网名叫木木,有个木字吧。老龙和那位朋友说,除了这些,还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搞网站谁会搞什么大战略啊?我说我估计是属于不正常的那种年轻人吧!结果老龙和这位朋友说,向不正常致敬!呵呵!%
` i+ p" A$
i \' x5 E
时光过得飞快,我也从开搞大战略网时的年近三十变成了年逾三十。而大网也在2011年实现了最初我们要做的付费阅读模式。由于大战略网管理层自己制作的专题内容在大网实现了线上销售,我们对付费阅读这种模式有了点底儿了。因此才有了些许勇气想到去和各位作家朋友们谈,请他们把文章放到大网上线销售的问题。这些勇气是那么的微弱,因此我们是鼓了又鼓,最后才积聚起足够的勇气去和各位作家朋友们开口的。我第一个找的,依然是老龙。老龙依然是对我和大战略网那么地热情鼓励,热情支持。几乎是还没等我把具体怎么做说完呢,老龙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这让我很感动。我一直都说,我和大网能走到今天,离不开许许多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们的支持。老龙就是一个。在如今大战略网付费阅读内容刚刚做的时候,我们是很难保证老龙文章的销售数量与价格的。但老龙就那么痛快地答应了我们,并且很快将他所写的文章发了过来。
至今,我依然与老龙未曾谋面。我和他可以说是以文会友,相识于网络。老龙的写作很勤奋。他常常有文章更新。这些文章对世界大势的把握总是从大处着眼,气势很是宏大。我本想评论评论老龙文章的,但老龙的文章在网络上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这已经足以说明了老龙文章的水平,也就不需我再多说了。
最后想对老龙说的是,我真的不是张文木先生。有朝一日我们见面了之后,你肯定就会发现我跟张文木先生长得真是一点样子都不像的,呵呵。我确实是对大战略非常感兴趣,并且非常关注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大战略。以我阅读过的张文木先生的不少文章来说,这点我与他确实有相像之处。但张文木先生对于我而言,是属于老师辈分的长者,因为我在图书馆里的各种学报上阅读了他的很多论文,从中汲取了很多养分。所以,真的请不要再认为我是张文木先生了。这真的是折煞死我了。6
n$ V3 h! \* C2 w
(作者:张凌,网名木木。大战略网站站长,大战略网:www.dzhanl.c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