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与伊朗的中东战略碰撞

(2007-01-19 13:59:38)
分类: 转贴文章专辑
来源: 半月谈
美国与伊朗的中东战略碰撞

赵青海

战略碰撞,美伊狭路相逢

    众所周知,核问题只是美国整治伊朗的借口,美伊两国围绕核问题逐渐走向新的对抗,更主要的是因为双方存在战略利益的冲突。
    从地缘政治上看,伊朗是美国地缘战略扩张中志在必夺的一环。伊朗横亘在中东-南亚-中亚-外高加索之间的“地缘中心”。在美国军事力量相继进入阿富汗、中亚和伊拉克后,伊朗成为美国打通中亚-中东-南亚的最后障碍。伊朗问题的解决可以使美国的影响向北辐射到外高加索和里海地区,与北约东扩呼应,改变在这一地区与俄罗斯的力量均势;往东可以连接南亚,与美亚太战略相呼应。如果伊朗与美国作对,美国不但无法全面、有效地控制中东和中亚的能源资源和能源通道,还可能动摇美国的盟友同美国的合作基础。 
    从地区战略上看,美国视伊朗为推进大中东战略的主要障碍。
    “9·11”后,美国将中东作为反恐的主战场,提出了“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但美国推翻塔利班及萨达姆政权,反而为伊朗铲除了两个主要地区安全隐患。随着伊拉克什叶派的崛起,中东隐隐地出现了一个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的“什叶派新月地带”,为伊朗崛起提供了潜在盟友和广阔的缓冲地带。伊朗正迅速填补因缺乏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地区核心国家留下的空白,并与叙利亚等结成联盟,直接威胁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利益。
    此外,伊朗拒不承认以色列国的存在。内贾德总统更是语出惊人地说要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凡此种种表明,伊朗已成为美国在中东实施霸权图谋的主要障碍。美国在2006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伊朗列为对美“构成最大挑战的单一国家”。
从能源安全上看,伊朗是美国控制中东油气资源的主要障碍。伊朗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6%,居世界第二位。目前,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国,日产原油420万桶,出口份额为14%。此外,伊朗还控制着海湾石油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
    在防止核扩散问题上,伊朗是美国防扩散战略的主要目标。伊朗从伊拉克战争吸取教训,认为唯有大力发展军力和威慑力量,才能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这是伊朗近两年在核政策上日益强硬的根本原因。
    美国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做幌子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企图通过谈判拖延时间。美担心伊朗一旦拥有核武器将对以色列构成严重威胁,打破中东地区战略平衡与稳定。与此同时,美认为伊朗拥有核武器会产生连锁反应,刺激核军备竞赛。美更担心伊朗的核材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带来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

积怨难释,美伊和解困难

    目前,美军深陷伊拉克,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布什政府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面临诸多制约。内贾德政府认定美国不敢轻举妄动,在核问题上软硬不吃。布什政府虽态度强硬,却无应对良策,只能借助联合国及盟友向伊朗施压,但能否迫使伊朗就范,美国并没有多大把握。
    在此情况下,美国内出现一种论调,主张改变美国对伊朗的敌视和遏制政策,寻求两国关系的和解。在这些人士看来,发展核武器在伊朗国内有一定民意基础,即使发动军事打击也只可短暂中断其核计划,却无法从根本上终止其核步伐。只有与伊朗进行直接对话,设法使伊朗融入地区安全机制,才能有效约束伊朗的行为。与此同时,逐渐结束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发展与伊朗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接触促使伊朗改变外交政策,推动伊朗内部变革。
    其实,这种主张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就有人提出。如今旧话重提,凸现美国一筹莫展的困境,但目前时机并不比先前好。
    伊朗与美国交恶27年,双方积怨深重。美国人对1979年大使馆被占,使馆人员被扣为人质长达444天记忆犹新。在美国看来,伊朗支持恐怖主义、破坏中东和平和伊拉克重建进程并试图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不折不扣的“无赖国家”或“邪恶轴心”国。在伊朗眼里,美国是长期以来无端制裁伊朗、干涉伊朗内政甚至扶植伊朗反政府组织、试图颠覆伊朗政权的“大撒旦”。双方彼此不信任根深蒂固,而核问题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彼此的敌意。
    伊朗与美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对立,是双方难以和解的根本原因。核问题是双方民族意志、战略利益的较量,就目前情况看,双方立场都不会有根本的转变。

各有打算,美欧貌合神离

    自伊朗核问题曝光以来,美欧在核问题上一直分分合合,时而一致对伊,时而各执己见。9月2日,欧盟成员国外长在芬兰举行的非正式会议上同意再给伊朗两周时间,以明确其在暂停铀浓缩及相关活动上的立场。前不久,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与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展开密集谈判。欧盟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态度与美国的强硬立场形成对比。
    其实,在防止伊朗拥核这一点上,欧盟与美国所持的基本立场并不矛盾。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处理方式上,这既与欧美处理国际争端的理念不同有关,更与二者在伊朗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同密切相联。
    从观念上看,美国笃信武力和单边主义,而欧盟则相信和谈和多边主义。欧盟不但质疑制裁的有效性,而且各国舆论对美国威胁使用武力普遍持否定态度。
    从安全上看,欧盟与中东相邻,中东和平与稳定关乎欧盟自身安全。一旦伊朗发生战火,地区形势将更加动荡,不仅威胁欧盟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甚至可能直接威胁到欧洲国家自身的安全。
    从政治上看,欧盟与伊朗保持对话多年,在伊核问题上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它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保持其对伊核问题的主导权,也可以扩大欧盟共同外交的国际影响力。
    从经济上看,美伊交恶多年,美一直对伊朗实施制裁,双方经贸往来几乎中断。欧洲国家却在经贸上与伊朗保持良好的合作。伊朗37%的进口与28%的出口都是与欧盟国家进行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分别是伊朗第二、第三、第四大贸易伙伴。伊朗还是一些欧洲国家的主要能源供给国。欧洲的几大石油公司都在伊朗有大宗业务。如果伊朗受到制裁,欧盟利益必将受损。现实利益的驱动使欧洲国家普遍不希望对伊制裁或动武。
    美欧之间的分歧制约了美国对伊朗采取单边行动的野心,也给通过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提供了机会。但伊朗是否能避免将欧盟完全推向美国一边,还需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