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伊战:一场布什输不起的战争
(2007-01-12 15:33:17)

来源:人民日报
围绕美国对伊拉克新政策的热议在华盛顿已持续数周。刚刚出台的新政策包括了军事、政治和经济等一揽子内容,但并未给人改弦更张之感,更多是一种延续“使命”的策略调整,目标则是确保“胜利”。
作为其“新中东计划”的一部分,美国伊拉克政策的初始目标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在中东树立一个亲美的“民主样板”。当初,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孤注一掷发动战争,就显示出志在必得的自信。毕竟,冷战时的制约因素已不复存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何其悬殊。
然而,现实远比一厢情愿的“计划”要复杂得多。美国期待的胜利迟迟没有到来。民主选举造成伊拉克政治“黎巴嫩化”,教派冲突进一步加剧。美国被迫将政策目标修正为伊拉克的“自治、自卫并维持自身运转”。美军加大了对伊拉克安全部队的培训,期待其早日安全“自立”,驻伊美军则大都退居“二线”,从侧面担负安全保障。“伊人治伊”,就是美军可以堂而皇之离开的胜利条件。
美军发动战争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政权支持恐怖主义等都是借口。前者已证明是情报失误,后者也颇有强加之嫌。美国得手后,恐怖组织倒是真的到伊拉克凑热闹来了。于是,伊拉克“名正言顺地”变成美国反恐战争链的重要一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反恐战略找到了新的实验场。
伊战已近4年,教派冲突、恐怖袭击交织,军人平民伤亡数字不断攀升。战争耗时之长和进展之不顺,超出了美国人的心理预期。思考脱身之策成为主导性话题。去年12月出台的《贝克报告》宣告了美国现行伊拉克政策的破产,并提出了以外交取代武力、分阶段撤军等79项主张,因而被美国新保守派斥之为“研究如何撤军,而不是如何胜利”的报告。白宫对该报告表现得也很冷淡,并不是因为其撤军的结论。事实上,《贝克报告》作为国会跨党派研究小组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为白宫提供了撤出伊拉克的跨党派共识。主政白宫的共和党已在中期选举中尝到苦果,着眼2008年大选,同样渴望从伊战泥沼中及早脱身,但是要“脱”得体面。民调显示,尽管美国人不满政府现行对伊政策,但主张立即撤军的也非主流,让伊拉克彻底滑向内战,听任伊朗、叙利亚增强对伊拉克的影响,是美国人不愿接受的失败,是推行民主和反恐战略的双重失败。
新政策的有效性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增加作战部队,意在重建伊拉克秩序,为美军体面脱身铺路。但问题是,2.1万增兵是否足以完成这一使命?抑或将导致更多美军伤亡?不得而知。新政策为增兵之举配备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不过,实现化解教派冲突、经济重建、凝聚民心等目标都需要时间。有人将新政策称作“半个解决方案”。其实,新政策如果得不到民主党主导的国会在财政上的支持,恐怕连半个解决方案都算不上。
今日伊拉克乱局,犹如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想重新收回制服肆虐的恶魔已非易事。在这个意义上,新政策让人感觉有些沉重,它承载的,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面对的,却是难以预期的使命。(马小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