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高校都应慎对研究生教育
他批判一些学校“求大求全”的心态,培养了过多不合格的“研究者”,技工、服务人员“严重不足”,他提出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职业专科学校之间的比例应保持在1:20:40左右,“70年代时,我们常常因为看到天才被送入工厂或农村而扼腕叹息,但今天,我们更该担心那些能力有限,却进入二流学校读了个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硕士、博士,白白浪费了时间和资源的学生。”
李开复同时认为学校可以对它提供的教育“适当地收费”,但应该杜绝高校片面追求经济收益伤害学生、伤害教育。
高校只是在培养“20世纪需要的人才”
李开复认为中国高校仍然停留在培养“20世纪需要的人才”,而更多企业需要的是“21世纪需要的人才”,他概括了20世纪人才的特点,包括勤奋好学、专注于创新、专才、智商、个人能力、选择热门的工作、纪律和谨慎。
根据自己的经历,李开复提出所谓“21世纪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7个特点,包括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智商情商灵商兼高、沟通与合作、从事热爱的工作和积极乐观。李开复认为提供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客户的需求”,能根本上缓解就业的结构性失衡。
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后,李开复对中国高校提出避免过分扩招和过分产业化、减少研究型大学增加职业学院、允许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择专业等9点意见。
李开复简介:
李开复,现为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祖籍四川,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1972-1979年在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1979年考入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就读计算机系,1983-1988年5年时间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之后在计算机系任助理教授。1998进入美国微软公司先后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李开复曾经主导微软自然人机界面的研发,也参与了微软搜索引擎的研发。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因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1988年授予 “最重要科学创新奖”,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新民网 王洋) 来源: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