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龙凯锋
龙凯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04,401
  • 关注人气:15,5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生无研究创新能力,大量滞销,谁之错?

(2006-11-15 22:26:51)
研究生无研究创新能力,大量滞销,谁之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6:43 国际在线
    新民网·独家报道李开复14日在博客撰文为中国高等教育献策,在题为《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的文章中,李开复认为高校不能过度扩招和产业化,高校培养了过多的硕士博士,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不能很好地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才’”。

  学生和高校都应慎对研究生教育

    李开复认为与欧美一流高校相比,中国高校的总体教学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高校培养了太多的硕士、博士。“如果盲目“考研”的现象过于普遍,高校科研的质量就势必会受到影响,与其培养出许多不合格的研究者,还不如让这些人在本科打好基础后就直接投入具体的实践工作。”

  他批判一些学校“求大求全”的心态,培养了过多不合格的“研究者”,技工、服务人员“严重不足”,他提出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职业专科学校之间的比例应保持在1:20:40左右,“70年代时,我们常常因为看到天才被送入工厂或农村而扼腕叹息,但今天,我们更该担心那些能力有限,却进入二流学校读了个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硕士、博士,白白浪费了时间和资源的学生。”

  李开复同时认为学校可以对它提供的教育“适当地收费”,但应该杜绝高校片面追求经济收益伤害学生、伤害教育。

  高校只是在培养“20世纪需要的人才”

  李开复认为中国高校仍然停留在培养“20世纪需要的人才”,而更多企业需要的是“21世纪需要的人才”,他概括了20世纪人才的特点,包括勤奋好学、专注于创新、专才、智商、个人能力、选择热门的工作、纪律和谨慎。

  根据自己的经历,李开复提出所谓“21世纪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7个特点,包括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智商情商灵商兼高、沟通与合作、从事热爱的工作和积极乐观。李开复认为提供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客户的需求”,能根本上缓解就业的结构性失衡。

  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后,李开复对中国高校提出避免过分扩招和过分产业化、减少研究型大学增加职业学院、允许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择专业等9点意见。

李开复简介:

  李开复,现为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祖籍四川,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1972-1979年在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1979年考入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就读计算机系,1983-1988年5年时间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之后在计算机系任助理教授。1998进入美国微软公司先后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李开复曾经主导微软自然人机界面的研发,也参与了微软搜索引擎的研发。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因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1988年授予 “最重要科学创新奖”,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新民网 王洋) 来源:新民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