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娜和她的”山里”

标签:
山里逸居山里北京度假村北京郊外旅游北欧风格 |
分类: 纽约流水 |

老娜是我大学时最好的朋友之一, 20年来, 不管她是去了瑞典或是回到中国, 我远在美国从未和她断过联系. 她有一半的蒙古血统,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北欧生活多年也没有改变她爱憎分明的热血. 而我来自蛮荒之地的贵州, 加上家庭背景也很类似, 我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 毕业20年里, 我去过她北京的家, 上海的家, 而她这个国庆节带着两个儿子第一次来到我纽约的家. 我惊叹她说着不错的英文, 甚至还能说更为流利的瑞典语.
在那些延续到深夜的话题里, 我们企图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分别以后的所有索碎都填补上. 我知道她是”宜家”最早在北京的建店设计师协调主管,负责设计交流. 她的职业和居住国更换过多次, 她也因此发现自己最爱做的是室内设计. 她多次谈到她现在正在做的一个叫”山里逸居”的项目. 说到”山里”她就象一个骄傲的母亲谈到自己的孩子. 我和女儿欣赏着”山里”的美丽图片, 我明白她的骄傲来自何处. “山里”是中国北方民居质朴的外表加上北欧简洁风格的室内设计, 有着铺满石头长满花草的小院子, 房间里有很洋气的炕和很摩登的厨房, 80年代还在使用的铁炉子就放在SOHO风的沙发旁! 它奇妙而又和谐地混合了中西方的两种文化, 也许就像她自己一样."山里"真正体现了她要把设计融入生活和自然的理念.
其实老娜最初并未有什么雄心大志,
几年前她只是希望在北京的郊区找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盖一栋度假房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周末的时候有个透气的地方.
所以最初的房子完全是按她心目中的完美周末房来设计的,
甚至很多灯和床上用品都是她自己设计找人加工做的,
她跑遍了北京, 收集了很多老家具, 老用品. 她雇佣了本地的村民帮她一起修房,
她也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工作机会.
房子修好以后在她不去的周末就有朋友来借用, 她总是很慷慨地把钥匙扔给他们. 慢慢的很多朋友爱上了这栋别样的”山里”, 慕名而来的朋友越来越多, 很多人不好意思白住, 走的时候就会给她留下一些现金. 于是就有朋友建议她做一个简单的网站, 干脆收费算了. 她甚至想不出该给她的房子起个什么样的名字. 每次别人给她打电话问她在哪里, 她总是脱口而出:”我在山里呢.” 后来她一想不如就用”山里”这名字好了. 她也着手慢慢改建了其他的几房子. 到现在”山里逸居” 已经有了大大小小5栋房. 它仍然是个很小的去处, 最多只能容纳30几人, 但是它的独特, 它的格调让很多中外客人愿意为它等待. AD杂志已经在中国等着采访她.
她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凭自己的能力再多修一些房, 这样能保持村里的原貌, 而不是变成一个灯红酒绿的卡拉OK村. 所以她也拒绝了很多企图在里面增加麻将桌的投资人. 她希望能按自己的想法把”山里”做成一个小有规模的度假村但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持着村里的质朴风貌. 就像她在瑞典住过的那些小镇一样.
如果你想去北京的山里透个气, 想去爬山, 想去看古长城, 想去吃农家菜, 而且又很喜欢北欧家居的话, 下次你不妨给老娜打个电话, 真正地体验一次”山里”. 如果是我的朋友, 有我一样的喜好, 我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山里”.
网站地址http://www.shanliretrea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