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英语角2-拐弯抹角认识的美国姑娘
(2012-12-07 21:30: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往事并不如烟 |
时间真是把杀猪刀啊. 我和老罗居然装模作样地用英文谈论20来分钟都根本没发现对方是谁. 然后他安慰我说, 主要是你变得更漂亮了.
我心里当然清楚, 我们外形的变化都太大了.
其实我和老罗最后一次见面是98年的事, 那是我出国以后第一次回贵阳. 当年英语角的一帮老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
不过以前老罗和我关系并不是非常亲密的那种. 在我们一圈朋友里他是少有的已婚人士,
对于我们这帮未婚男女的暧昧和风花雪月他谨慎地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98年的时候我就知道他的矿产公司做得非常成功,
作为最早敢于下海的一帮人里, 他算是成功而有回报的.
接下来的场面当然就喜剧般地转为我们两个人的叙旧了. 旁边一个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唯一一个年轻妹子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我们的谈话.
我终于觉得这第一次英语角的探险太有价值了. 离别时自然彼此留了号码, 后会有期.他告诉我贵阳还应该有更好的英语角.
妹子则和我互相交换了微博(说不定她此刻就在看我的文章).
回到家里我给我们共同认识的朋友都一一打了电话通报我和老罗之邂逅, 他们都不敢相信我和老罗是这样奇迹般地遇见了:"你,
和老罗讲了20分钟的英文才发现对方是谁?" 然后是一阵狂笑. 后来老罗在老麦来贵阳期间, 果然组织了当年英语角的一帮朋友聚会,
老麦后来告诉我这是他在中国期间吃得最舒畅的一次饭, "因为每个人都会说英语, 简直太爽了".
我后来企图打听这神秘的"另外一个英语角"却不得要领.
几天以后两个中学的同学善东和国雨约我一起去逛万东的旧书市, 因为就在我爸住的省医的后门. 我们先去逛了一家艺术书店,
我给LUCY买了几本参考书, 这些旧书店价钱以美国标准来看等于是免费了. 书店的隔壁是个画店,
国雨说他有一天在那里居然看见一个老外姑娘在那里学国画, 他说老板叫小凡. 我一进去小凡就和我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 叫我老师,
还关心地问老张老师怎么样了. 我却恍恍惚惚想不起来我什么时候我教过这个学生. 后来经他反复提示我才明白过来,
他是我在毕业以后在艺专任教期间教的一个备考班的学生. 当时来自农村的他家境非常贫寒, 我和父亲还经常给他一些物质上的帮助.
没想到20年前没考上大学的他还在贵阳站住了脚, 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店铺. 平时教些小孩画国画, 刻点图章什么的为生.
我表示在行多看了几眼他的图章, 他就大方地表示一定要刻两块图章送我. 我推辞不过就挑了两块入眼的便宜石头,
叫他刻一块给我刻一块给老麦. 他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老麦的中文名字. 第二天他就买了东西提着到医院里看我爸. 我爸的记忆力显然比我好,
和他聊了很多旧事. 然后他恭恭敬敬地要了一本父亲的画册就走了. 临走时给我说图章过2天就弄好了, 叫我去取,
顺便给他新收到的美国学生当一下翻译, 因为他一句英文不懂而她的中文也非常简单.
取图章的那天我果然就看见了那个微胖的美国女孩KATHY,
她感到非常的惊讶遇到我这么一个既来自贵阳又来自纽约的人.我更惊讶她万里迢迢来贵阳做志愿者教英文, 一个月仅有1200人民币的补贴.
她说她非常穷, 只能坐公共汽车, 从来不敢打的.Kathy是那种很典型的美国COUNTRY GIRL, 热情而快乐,
如果不是因为有点胖的话, 她的五官其实相当好看. 我和她聊起她的家乡俄亥俄的一个小镇, 我和她说起我在美国的孩子和家. 我突然发现我很想念说英文,
因为让我感到和孩子, 和老公的某种联系. 特别是在和一个美国人聊天的时候,
我突然在心理上觉得离家很近了. 我很乐意地为她学画当翻译,
她说她的中文水平实在是难以理解小凡的意思, 我真帮了她的大忙. 她特别记下了很多国画里的关键词:"浓, 淡, 留白, 顿..."
中文英文还有拼音. 我问她是否知道贵阳的另外一个英语角, 她说当然知道, 在加州阳光,那是贵阳老外经常聚到一个地方, 她非常喜欢去.
可是她的中文水平实在说不清楚地点在哪里, 而我和她一样对贵阳的街名感到陌生, 甚至不分东西.
不过她说一定会找个会说中文的朋友发短信给我.
两天之后我终于搞清楚了这个英语角在小十字那里的一个叫加州阳光的餐馆里, 每周二晚上8点开始.
而这个英语角才是我文章的主角.
-----------------
大清早就爬起来更新了, 我对得起大家吧. 想写的时候真是什么都拦不住啊.
文章里的很多人名我有改动.
参考旧文:英语角-遥远的回忆
前一篇:重回英语角1-寻找的意外
后一篇:重回英语角3-走路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