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之旅5-五月花的真面目之二

标签:
宗教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加尔文美国五月花 |
说到五月花,不仅只是因为它载来一帮人,更重要的是因为《五月花号公约》 它是船上的这帮人在下船之前就写好的合约。 它写到:“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维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据此于主后l620年11月11日,于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第十八世国王暨苏格兰第五十四世国王詹姆斯陛下在位之年,我们在科德角签名如下。 因为这一段文字,第一次从民众的角度阐述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国家是民众以契约的形式合意组建的,国家的公权力来自于民众所度让的部分权利的组合。法律实施的真正力量源于民众对于国家法律合法性与公正性的认同,出于对法律的敬畏而自愿服从,而不是慑于国家暴力。法律是为了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为了维系某种统治秩序而制定的。也就是说,这一份写在一张简陋的纸上的契约从法理上、根本上否定了君权神授的理论,并以某种形式指出国家的权力来自以全体社会成员以契约达成合意所出让的部分私权利的组合。
趁着写博我也好好地梳理一遍历史。蓝色的文字都是百度上抄的。从文字里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国家公权力的理念是非常超前的,就是现在看也有很积极的意义。正好写这篇文章也时值敏感历史时期,读了以后更有感叹。
到处都是全木的,
很结实的感觉,所以能飘洋过海还是不简单。如果中国能把郑和下西洋的大船复制出来该有多好啊,看图比五月花不知要大多少呢。
下一层就是生活区
,条件比我想象的艰苦。空间非常狭小,东西简陋到极点。可是对自由的渴望对新生活的渴望使他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来到新大陆。
这就是睡觉的地方, 据说都是轮流睡觉, 根本不可能一人一张床
没有床单的床就是这样的 ,都非常窄小, 很多时候是2个人睡这样一张床
关于美国的立国基础,其中最主要是就是宗教和商业。关于美国的宗教基础,德国的兰克以及美国的史学之父班克罗夫特都认为,加尔文才是美国的真正国父。其立论基础当然是基于美国早期新英格兰地区的殖民活动及其清教主义的宗教背景,正如本书栩栩如生地描述的那样。托克维尔更是认为,加尔文的清教主义不仅是一种宗教理论,更是一种政治理论,其中最具实质重要性的乃是犹太-基督教传统中的约法观念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民主的观念、习惯和操作规程。
此外,除了这种宗教动机,商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五月花上的这批殖民团来说,他们赴北美弗吉尼亚地界垦殖原本是经过英国伦敦一家名为“弗吉尼亚公司”的授权,而且与之签订有严格、详细的经济和约,规定了彼此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当乘客们抵达北美时,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五月花号航船驶出了弗吉尼亚的地界,这一意外在船上的乘客中引发了争执和骚乱。因为,船上不仅有原来避居荷兰来顿的虔诚的清教徒,而且也有一些所谓的“陌生人”,相比之下,他们来北美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讨一口饭吃,至于宗教上的追求,则非常淡漠,智识和道德水准也不及那些从荷兰辗转来北美的英国清教徒或“朝圣客”们。很显然,由于这一新的情况,他们原来与“弗吉尼亚公司”所签订的和约的效力就成了问题,因为他们当时所处的位置已经偏离出既定目的地几百英里。此外,船上的一些没有宗教追求的“陌生人”乃是个体,并不隶属于从荷兰社区来的那批朝圣团体,从而也不受这一避居荷兰的英国宗教团契及其约法习惯的管辖。也就是说,当五月花号航行至北美即将登陆时,他们面临着解体的危险,因为无论是与英国“弗吉尼亚公司”之间的经济和约,还是与上帝之间的宗教约法传统和习惯都不再有规范的效力。或者说,他们处于霍布斯所说的自然状态。然而,如果他们登陆后各自作鸟兽散,不能结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以共度难关,他们就无法在严寒、贫瘠的北美大陆生存下来。于是,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他们在船舱中签署了一份公约,此即后人所称的“五月花号公约”,并以此结成了一个世俗的公民政治体,成为美国政体发展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船头的大绳子
这个船头的小窗户我开始以为是为是僚望口, 后来才知道是抛绳子的地方
这是简陋的厨房, 每天要做100人的饭菜。 不知道海上66天里每天吃的是什么?
这个灶台好熟悉, 很多贵州农村早年的灶台就是这样的啊。 看来灶台设计早就世界大同了嘛
内舱有间条件比较好点的房间, 可能是给船长准备的, 可是也是几个人共用
这时下起了小雨,也到关门的时刻了, 我们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五月花。
看完五月花我的感想很多, 人类对自由的渴望对新生活的渴望可以使人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这样的精神值得敬佩。
那天晚上我们和老麦朋友一家人吃了顿饭, 然后连夜赶往波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