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教育平权法对亚裔学生的影响

(2008-03-05 23:53:20)
标签:

平权法案

美国教育

分类: 纽约流水
很多人不能理解在美国的中国家长为什么对子女的教育也抓得那么紧什么。诚然, 美国要读普通大学是非常容易,但是在名牌大学录取时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尤其是亚洲学生还受到在美国的“平权法案”的影响,使竞争更加白热化。
 
所谓“平权法案”是指大学录取时学校要按一定人种的比例来录取学生。中国地区线 如此一来成绩优秀的亚裔最为吃亏, 黑人最为受益。以申请人种来看,亚裔和白人的录取率最低,拉丁和黑人最高,其中录取于是形成了另外的种种族歧视, 简单黑人分数可能录取 华人机会非常合理非常公平就是美国学生掉以轻心原因因为同样优秀竞争而且大多数周围往往华人聚居地 形成竞争。很多人认为平劝法仅在公立大学里有效, 其实私立学校有有同样潜规则.
 
最近几年发生多次“平权法案”相关官司。其中有前年新州一个成绩优秀华裔状告普林斯顿,他认为没有被录取的原因仅仅因为他是亚裔。而大学尴尬的处境,以华人集中的加州伯克利大学为例,如果完全依靠学生成绩来录取的话60%以上的学生将会是亚裔,目前已经46%左右作为所美国的大学,它显然也不希望这样的结果。
 
但是今天“平权法案”带来的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白人呼吁改革和废除“平权法案”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收效甚微。在不知道哪天才有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华人子女还是只有好好读书和自己的同胞竞争每一位置。  
讽刺意味消除平等制定的“平权法案”今天形成不公
最新消息说亚裔组织80-20 National Asian American Educational Foundation出面组织网上投票, 建议美国高等法院取消此法案, 欢迎美国的各位参加投票, 他们需要5万个签名: 
背景资料
三十多年前美国大学追求平等而制定“平权法案”。按“平权法案”就是少数族裔的高中生,比如黑人学生,能够以比白人低的分数进入同一所大学和专业。“平权法案”对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以及少数族裔提高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准功不可没。但在今天,仍然以种族为界定来执行“平权法案”,不仅难以达到平权的目的,而且是在制造新的不公,因为贫穷白人家的孩子考分需要比富裕黑人家的孩子高。  实质上,“平权法案”的初衷是解决环境所造成的不公平,而不是认为某个种族更无天分,更需要帮助。
 
 招生中的平权法案平等权利法案意在帮助社会中长期受到歧视的群体(包括以黑人为主的少数民族以及妇女)争取教育以及就业的平等机会。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则是在政府部门招收职员或公立学校招收学生时为少数族裔留下一定的名额。 1978年,白人越战老兵阿伦·贝克申请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被拒,事后他发现在他申请被拒的同时,加大戴维斯分校接受了成绩不如他的其他族裔学生。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以5:4的票数,承认平等权利法案符合宪法。但法庭同时裁定,学校在招生时尽管可以考虑学生的种族背景,却不能依据种族来划出定额,后者违反宪法。因此,法庭最终裁决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必须接受贝克入学。最高法院在“贝克控加州大学理事会”一案中模棱两可的决定并没有平息大学招生过程中的歧视与反歧视纠纷;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决定将难题留给了学校。有的大学如密歇根大学就在录取本科学生时制定了一个综合计分系统。按照这套政策,出生于西语裔、非洲裔和印第安裔的考生额外增加20分。反对招生中平权法案的人士认为,配额制是对白人的体制性逆向歧视,而且也容易使少数族裔滋长不劳而获和低人一等的观念。更为严重的是,这项特殊照顾政策把以族裔和肤色为基础的少数民族权利置于美国公民权利之上,损害了以勤奋努力和个人奋斗为基础的美国精神。
 
在这场关于种族平等或种族优先的斗争中,处境最为尴尬的是亚裔美国人。在美国,当一个族裔在一个公共机构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时,被称谓“代表过多”,而“代表过多”在美国被认为有失公平。这一现象在美国大学尤其严重。亚裔美国人尽管只占全国人口的4%,但在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所占的比例却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哈佛、西北和宾州大学本科生中20%是亚裔;全国所有医学院学生中20%是亚裔。亚裔在加州占人口总数的12%,而加大伯克利分校的大一学生竟有45%是亚裔。另一方面,西语裔、非洲裔和印第安裔的美国人在大学中的比例却大大低于他们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因而,同一个平权法案,用在西语裔、非洲裔和印第安裔的美国人身上是解决他们在大学“代表不足”的问题,而用到亚裔身上则是解决“代表过多”的问题。尽管平权法案的初衷是帮助受歧视的群体争取教育和就业的平等机会,但具体落实到大学招生的问题时,亚裔又很难受到其他少数族裔同样的待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周末电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