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纽约流水 |
午饭时候,正拿出来準备送去,恰巧被隔璧办公室一老外男同事闯进来看见,问我这袋是什么?我就打开给他看,说要送给朋友的。但一时间我不知道怎么直译粽子,就胡乱地形容了这是我们中国传统食品,里面有糯米,绿豆,咸猪肉,咸蛋,虾米等等,可能是午饭时候,他肚子也饿吧,他拿起一个左右观赏了一下,又嗅了一下,说闻起来好香啊,我见他有点口水直流的样子,就说如果你有兴趣,就拿去试试吧。突然那边电话一响,是我朋友催了,我就匆忙再拿一个粽子,放在他手上,和他告别了。
午饭回来,经过他门口,我问:好吃吗?
他带着一点僵硬的笑容说道:耶,你们的中国寿司非常好吃,只是…只是外面那几块叶菜实在太硬了,怎样也咀嚼不下…

那时端午除了吃粽子,我奶奶还会花一角钱买一束苍蒲挂在门口的柱子上,待阴干后收起来。尚若夏天有谁中了“毒气”,便可用它来熬汤泡洗。而我爷爷会去中药店买两角钱的雄黄,用一小块布包了叫我弟弟用钉锤敲碎了来泡酒。
端午的前一晚,更是全家人通力合作煮粽子。一口大锅装盛着五、六十个粽子,放水淹着煮。中途若要添火加煤,便要请对门的邻居王叔叔来帮我家抬锅。我妈妈会把竹子编的大锅圈放在离灶台最近的地方,我爷爷则喊着“小心了!小心!”摊开双手把我们看“热闹”的姊弟几个拦在一旁;我奶奶是总指挥,她负责用火钳夹了煤块加在灶膛里。然后邻居王叔叔再把那满满一锅泡在沸水中的粽子抬回火上继续煮。此刻想来,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啊!一家老小七八人,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那锅内的汤水沸腾,看着那袅袅的蒸气升腾,等待着粽子煮熟出锅,等待着属于全家人的端午!
端午节那天早上,爷爷会用手指沾着用酒泡过的雄黄,在弟弟们的额头上画个“王”字,在我的两眉之间画个园点,顿时我们就自觉“雄”起来了。然后用一根筷子挑起一个粽子吃着去上学,另一只手还捂着书包里一个滚烫的咸鸭蛋。
而今中秋节沦落为月饼节,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吃粽子犹如在电脑上“复制”“粘贴”那么简单。没有了过程,也就少了许多乐趣。不过,要把超市里的粽子的吃出别样的风采,也不是不可以的!请看我的摄影作品,题曰:端午,我吃了一个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