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考拉小巫
考拉小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10,964
  • 关注人气:51,1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职前的一些感言

(2013-11-02 01:15:29)
分类: 在奋斗中大飞跃的考拉~
倒数五个工作日,我就要离职了。这是我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人生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正式的全职工作。现在坐在这里回想过去两年半工作上的点点滴滴,一切还那么鲜活地存在着。我记得当初刚开始工作时,大胡子James做我的“导师”,他带着我去见客户,那个时候的我经验为零,从来没有踏进过这样的美国家庭中,更不用说用英语真实地和他们做心理咨询的疗程。当James刚走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我知道自己要单独去见那家客户了,吓得我直发抖。我清晰地记得:我从家里出来,本来都已经准备开车去客户家了,但因为实在太害怕了,想着一会儿紧张的场面,我就说不出话。我在车里坐了很久,最后竟然拿起电话,给客户打电话说我今天不是很舒服,是否可以下周再见,并愿意为他们延长一周的服务以补偿这周的缺席。客户欣然同意了,还问候了我的身体,说希望我快点好起来。而我呢,就那么怂的说自己病了,就那么怂的当了逃兵.......没想到之后那个周末还真的就给病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说什么来什么吗?可想而知,我当时就是那么害怕,根本没法去单独面对他们,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去面对他们,自己大脑里和肚子里空空如也,怎么去给他们治心病?那场挣扎估计以后也会一直记得。

还有一个客户,当初也是James先去带我见的,他一直主导所有疗程,我就在旁边坐着。后来他走了,全都交给我了,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James建议我和家长一起去孩子上学的地方观察他在学校的行为。于是,他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后来就真的跟家长一起去了。记忆特别深刻:当天到了学校,孩子正在里面进行活动,我和家长并排站在教室外面,透过单向镜往里望过去。是人都知道我应该边观察,边和旁边的家长进行谈话,讨论我的想法,但是谁知道,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就那样,我呆呆地在那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夫妻俩就站在旁边说话,我根本没有加入他们的谈话,我只是站着。观察完以后,我跟家长说:让我考虑考虑,下周我们再见....于是,我就又特别怂地走了。回来的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大哭,骂自己怎么那么怂呢,那种站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头皮发麻的感觉,简直恶心极了。但是,我当时真的是感觉很无助,这种感觉就好比:别人扶我帮我学走路,最后扶我的人一把撤走了手,我晃悠了几步之后,直接重重摔在地上,因为怕疼,因为怕再摔跤,干脆都没胆量站起来。

刚开始工作最初三个月的第一批客户,我感觉我特别对不起他们,仅仅有一两个客户表示满意,其余四五个都留有类似“这个咨询师根本不知道她在做什么”或“这个咨询师貌似很缺乏经验”之类的评语。所以,工作最初的那几个,自我怀疑几乎时刻笼罩着我生活的每个角落。

好像是过了三个月后,已经接了一轮客户,明白了我们的项目设置,也熟悉了去客户家进行心理咨询的这种环境和感觉,慢慢不如以前那么害怕了。接第二轮客户时,每次初次见面之前的那个晚上,我都会把项目介绍详细地写在一张纸上,包括和他们见面时怎么打招呼、怎么切入话题、怎么转换话题、他们有可能问我的问题、我会怎么回答等等,都用英语一一写下来,甚至连中间开玩笑的话我都会写下来。整晚上就不断地练习,反复对着墙说,对着老公说,让他给我提建议,最后熟练到自己都可以背下来了。第二天去见客户的路上,边开还边练习。到了客户家后,深呼一口气,敲门,开门,微笑,打招呼,介绍自己,进门坐下,寒暄聊天,切入正式话题,介绍项目,做家庭评估,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完全是按照我先前准备的“剧本”进行。对方觉得我好亲切啊,好熟练啊,看上去好专业啊。但其实都是因为之前练习了好久好久,才终于“撑”出来这幅貌似专业的样子。

研究生教课的老师说:Fake it, until you have it。在没经验的时候,就装成是有经验,最后装着装着,练着练着,就真的有经验了。之后的半年多时间,没有哪一天的客户见面不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没有哪一个疗程不是下了十二万辛苦认真对待的。别的咨询师都是直接在见面半小时前看看档案就知道今天要谈什么,做哪些活动等等,而我的准备工作往往都是24或者48小时前就开始了。要想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除了多学习、多积累、多下功夫,还能有什么别的途径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得到的客户评估成绩就越来越好了,虽然并不是每一家客户都能有进步,但至少和他们相处的过程都十分融洽。我开始陆续收到客户送给我的贺卡,字条,孩子画的画,妈妈写的信等等,对我表示感谢。那个时候,每天见客户之前还是会有神经高度紧张的感觉,出客户家时还是会很长的深呼一口气,但是之前那种头皮发麻浑身不自在的感觉已经渐渐没有了。

工作第二年,已经接了四轮客户之后的我,慢慢好像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了。虽然经验依然很浅,但每当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时,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去应对。对每个疗程的准备工作依然很疯狂,但不如当时那么疯狂了。我依然会在脑子里想某个话题该如何用英文来阐述,哪些词,哪些概念,该如何用英语来解释听,但已经不用非得写下来了,通常是在脑子里反复过几遍就足够了。那个时候,最轻松的就是首次见面,因为首次见面都是介绍项目,做文书,和做家庭评估。这些事情做了好多遍,到后来都可以倒背如流了。那时候的那种轻松,是自然的轻松,是因为我真的懂所以才轻松。所以,早已抛弃了之前的“剧本”和假装的笑容,可以轻松地真实地去应战了。尤其在公司里又来了新的咨询师后,他们会偶尔来问我问题,当我发现我能回答上来这些问题时,那种感觉真的很舒服。

到现在,工作要结束了。我看了看工作记录本里,这两年半以来,我总共服务了67个家庭,将近80名客户,其中七个案子是TFCBT案子。工作小时数总计4176,其中direct contact小时数是949.5,接受督导小时数109.5。看着这些数据,我感觉,时间的力量真是强大啊。人的成长就是在悄然生息地进行着的。到现在,公司里新来的咨询师都会来找我问经验,老板也会经常把我推荐给别人,说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就去问Joy吧。或者,如果你们想不出有创意的咨询主意的话,就去问Joy吧,她主意多。我主意多,真的是因为我花大量时间在网上、或去读书,来找寻新鲜好玩的咨询方式,去和孩子们尝试。在不断的尝试、失败、再尝试、成功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很多适合自己以及我喜欢的咨询方式和手法。

有趣的是,昨天Courtney又跑来向我讨经验,她说她感觉工作一年了,还是很不踏实很不舒服的感觉,总感觉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说,我工作一年的时候,和你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貌似有些方向了,但具体的时候还是感觉很多事都拿不准。我跟她说,我现在两年多了,才刚刚开始感觉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知道我的长处和短处,兴趣所在等等。她问我:你说咱们到底得工作多少年,才会有那种万事都不怕的感觉啊?我说,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啊,咱们去问问老板去。老板都已经五六十岁了,身经百战,一定有答案。老板的答案是:在这个行业待三年,你会对每个疗程有明确的方向感、及对整个治疗过程有把握性;五年以上,你就会有一种万事不怕的感觉。我听了这个答案以后,比对自己现在所处的地位和感觉,发现应该是差不多。我在一条正确的路上。只要继续坚持就行了。

总而言之,即将结束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时,我的感觉是,特别坦然,特别踏实,不舍我的老板和同事,同时对未来的工作也非常期待。我并不担心再次回到美国之后找工作的事情,我相信以我的能力一定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下次找工作的时候也会相对更加有针对性。不过那就是后来的事了。目前的我,只想暂时放下这一切,认真做好最后一周的工作,然后,我要满心期待地展开我和老公的回国之旅了。以后有时间再来慢慢梳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被狗咬了
后一篇:倒数第二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