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午后

标签:
mindset |
分类: 在美国奋斗梦想的考拉~ |
我猜想各式各样的漂流瓶都是信使的化身。我今天要传递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所以我选择了漂流瓶。
我抵美以后一直都生活在一个消极的怪圈中,这种消极是以往从未有过的,或是由于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或是由于自我压力与恐惧,我不知道为什么,总之一直很消极。我一直企图寻找解决途径,但徒劳,于是更加困惑,更加消极。但今天发生的一切貌似把所有的消极都打破了。我真的真的很开心,所以迫不及待地来和我所有的好朋友们分享这一切。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我超级话痨。。。可以选择性地跳过,只读最后几段。)
这是平凡的一天。。。。。。。。我依旧无精打采地起床,其实有时候越逼迫自己,就越改变不了自己不喜欢的这个状态,越改不了,就越内疚。。。总之,今天早晨起床,又起晚了,着急忙慌的收拾东西做早点,圣路易斯连着下了好多天大雪,我们都希望今天的课可以取消,但是老师发信却说布朗学院很少取消课。。。崩溃。。。披着一身疲惫,连忙赶到课堂。今天的课依然是跟特权有关的。只要一谈特权,必定会谈到种族、肤色、性别、年龄、性取向等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话题。而面对着满屋子金发碧眼白皮肤的美国美女们,我作为中国人总是对于谈论这个话题而感觉到尴尬或浑身不自在。现在说起来也许觉得没什么,但当真正坐在课堂上,身处在那个环境的时候,总觉得有人在看自己,在嫌弃自己,因为无论从种族、肤色、性别等等来论,中国人坐在这里都绝对是属于无特权的一个等级。在这样的课上,我很少发言,不是因为我不会说,是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委婉的阐述我的观点。我只是想告诉他们,美国人对于“特权”的定义和中国人并不一样,而且一切所谓特权,其实都只是金钱的代名词。白种人觉得自己是上等社会,只是因为美国是经济第一的国家,人们当时都崇敬你们。试想世界大颠倒,非洲是世界最牛的国家,经济最发达,那么人们所推崇的一切,是不是都变成了非洲人了呢?而且,在美国的土地上,当然你们觉得自己有特权了,如果一个美国佬来到中国,面临着几亿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你看看是我们自己人有特权,还是你一个傻美国佬有特权?
所以,有时候课上的一些讨论真的很让我们中国人觉得有些许不自在。我真的明白这些问题对于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也并非否认白种人在全世界的地位的确高,我只是依然还不习惯西方人将这些话题当着各种肤色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面上,如此赤裸裸地摆到桌面上来大谈特谈。我明白他们没有敌意,我明白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历且必须要学习的专业知识,我明白这些讨论很必要,我明白当我来到土地的第一天就要学会包容更多观点和想法,我只是依然不习惯,也许我需要更多的时间。课间的时候,我和小艺开始分享彼此对于这门课的感受。同样作为中国人,我们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小艺和我同姓,也是这个春季学期来的中国人,本科英语专业,南京大学,比我小两岁,大学毕业以后即申请过来这边读社工硕士。这个春季学期只有我们两个中国人,因此有相依为命的感觉。今天要谈论的我们的思想的飞跃,是我们俩共同完成的。所以真的真的要感谢她。
下课后我们的情绪一直不能平静。可以说我不够成熟或者不够职业,我真的本应该以职业的角度来客观的讨论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但是我总是带个人感情进去,我们都是这样,所以今天这堂课上的很窝囊。说实话,在某个环境中,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时候,真的觉得不轻松,不自在,胆怯,不知道为什么。中午十二点半,我们决定去学校食堂吃一顿。人心情不好到极点时也许会选择用花钱来泄愤。学校食堂饭不错,但就是贵。一个美国女生坐在那个桌子上玩苹果电脑,食堂满座,并没有找到其他座位可以坐,于是我问她她这边的空位是否有人,可不可以坐,她支支吾吾半天,我明白她并不希望和亚洲人坐在一起。这还是我来美以后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其他的人真的真的都很好。她勉强让我们坐下后,变开始东张西望,企图换地方。小艺问我们要不要换一个地方,我怒了说凭什么我们换地方,同样是华大的学生,坐哪里是咱权利,要换让她换。后来我们谁都没换,我们俩大肆说中文大笑,美国女生只能带上耳麦。。。。又后来美国女生等来一个男生,于是开始当着旁若无人地亲吻,但我们依旧旁若无人地大笑。后来他们俩被我们笑走了,我们满足了,最后给他俩的评语是:极其有钱并被从小宠坏的小本科生。。。
聊天的过程中,我们想起了今天Anna在课上讲的Kubler Ross关于死亡的理论,就是那五个很著名的:Denial, Anger, Bargaining, Depression, Acceptance。(对于这个理论想略知一二的,点击这里;想知道很多的,去google...)我们俩突然发现其实我们的现状就很搭配这个理论:起初我们否认我们搞不定这里的一切,认为自己在国内都是好学生啊,来了这里一定要继续做好学生,后来发现一切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但还硬撑下去,根本不敢直面现实,于是就无视现实,自欺欺人,这就是“否认”;后来我们怒了,觉得我们辛辛苦苦申请到这里,花那么多钱,难道就是为了花钱让这些老外整天谈特权整天谈特权,来“羞辱”我们?!于是就“愤怒”;再后来我们对自己说,好吧好吧,请多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一定能适应,我们只是需要时间,求你多给我们一些时间吧,这是“协议”;再后来就抑郁,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我前几天的状态,“忧郁”;今天下午,我们飞跃到了“接受”的阶段。当时我们一直在自嘲,突然想到我和小徐徐最爱说的“so 娃?!”。这起源于在二外时,我的导师发音很奇怪,说so what时,她的发音是so 娃~于是我们就爱学她。就是的,当自己觉得不自在时,说句so 娃就感觉好多啦!但是也真的没办法,因为作为社工这个专业,了解人种多样化是必须做到的,所以只能无奈地坐在这里上这样的课。但是真的不能认同他们所探讨的内容。
和小艺聊完以后心情非常好,我们决定一起去给自己进行一次入学教育,我们踏着层层厚雪,把学校的每个楼都走了一遍。不但舒坦了心情,还又认识了很多新事物,比如我们发现EMBA楼里所有的食物免费吃,饮料免费喝;发现化学楼里其实有一个小型博物馆,里面展出各种恐龙骨架;发现健身房和游泳馆不是一般的漂亮,且免费;发现东亚图书馆里有那么多古白话文图书。
真正想说的是,早在入学的时候,Essie和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Brown School不希望她的学生因为要拿A而学习,她要她的学生去感受知识,感受生活,感受文化。因为Brown School是最好的,所以只要你们毕业了,你们个个都是精英。Brown School希望每个同学是来这里体验学习,享受学习。”这句话是小艺讲给我听的,因为开学时我来晚了,错过了Essie的讲演。很久前就很希望来到真正运用英语的国家学习,感受他们的文化,感受他们的生活。可我现在呢?自从来了以后,就误入一个歧途。先是要和别人比较,后是要求自己门门都拿A。在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环境,就给自己立下这样两个愚蠢的目标,不抑郁才怪!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总是要拿高分拿高分拿高分,长久以来都把“学习”这样一件事扭曲了。现在不能再继续以国内学习的标准来衡量在国外每天所做的事。除了在课堂上学知识以外,其实每天所做的事,所接触的人和物,所游览的地方,这都是学习。好不容易来到美国,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封锁在宿舍里愁眉苦脸想着如何写出一篇能得到A的论文呢?我要走出去,走到人群当中,社区当中,走到展览馆,博物馆,画廊,公园,去真的欣赏这里不同的文化和风土民情。而读书的目的也不要太功利,读书就是去读知识,老师布置作业就老实做,每次把自己搞的目的性那么明确,最后把自己逼死算了!
所以,立志从现在开始改变态度,要做一个快乐的人。我昨天和小艺两个人在MSN上大喊,我们要做快乐的人!!要敢于说话,敢于发言,敢于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敢于多和别人接触,敢于改变自己性格里不好的东西,敢于接触新事物!以前好的习惯要保留,腐朽的东西要丢弃,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奋斗,且要享受生活,做一只快乐奋发的考拉!耶!
我决定了,我要积极地生活,不但要好好学习,认真完成每一项该完成的事情,还要努力参加很多活动。不要害怕和别人说话,要多说。像当时练听力一样,刚开始的阶段总是打击人的,但只有经受住这些打击,并勇往直前,那么最初的付出才能有好的回报!好的,就这么说定了!
现在目前的计划是:
周四:上午看下午实践课的书
周五:上午看生物材料
周六:写SEPE课的阅读摘要,将第三周和第四周的都写了吧,早写早了事!
周日:开始搜集Anna课上photo essay的素材,这个我想早点儿弄出来。争取在周日就把题目定下来吧。
目前计划就是这样。一定按这个计划完成。
不完成的话,我一定在圣路易斯冰天雪地的大街上裸奔!
就这样!
p.s.:说话算数:我最近打算把关于申请心得体会的文章写出来,但是真的很长,所以我打算每天写一点儿。还要附上我自己的一些申请材料,比如计划表,申请进度表,PS,CV,RL,一类的东西。我打算把申请的那个文件夹整理一下,弄成当时GRE和TOEFL那样简洁轻便。我打算把我的材料弄成一个压缩包,但新浪博客好像没有下载的功能吧。。。?那就谁需要的话,谁就给我回复邮箱地址吧,我给发过去。唉,现在想想我当时写的也挺烂的,那么矫情。。反正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吧,这样的话自己写起来的时候就会多一些方向感。总之希望更多更多人都能申请成功,希望更多人来看看,来体会一下,真的可以学到很多,成长很多。加油~新年快乐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