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意义的事

(2007-05-26 22:20:53)
      看看这个题目,就让人想起小学时老师让同学们写作文,每次都是写“最有意义的一件事”。那时不知道什么叫有意义,只会写扶老大娘过马路,或者捡到东西交老师。现在想起那时就觉得自己真有趣。前天我坐公车回家,下车以后正巧碰到两个小学生,顶多一二年级的吧,小男孩,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其中一个男孩跑过来问我:“阿姨,我想问一下现在几点了?”我一愣,机械地告诉他654了。然后他俩惊呼时间好晚,就向前跑去。我听他们叫我阿姨心里真是怪滋味,我知道这个年龄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阿姨了,但是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小孩啊,为什么小孩管小孩叫阿姨呢?我不服气,冲上前去,拦住那个男孩,问“对不起,我想问你一下,你为什么要管我叫阿姨,而不叫姐姐呢?”他狐疑地看着我,对旁边的男孩说“完蛋了,快跑!”然后两人竟然跑掉了~疯!阿姨和姐姐的界限在哪儿呢?也许是大学四年一直都在妈妈身旁,有什么事就可以找妈妈,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是孩子,这样想想,去北京上学也有好处,可以让我锻炼地成熟一下,我还太幼稚了。但是说真心话,我喜欢现在这样的我,不用太多考虑和我无关的事,不用去想太复杂的人际,活得简单快乐。

     说说这个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内蒙古政府最近要出一本书,能称为是书吗?我不知道耶~反正是一个法典,叫《成吉思汗法典》(The Code of Genghis Khan),记载了成吉思汗统治时期他颁布的法律,相当于那时候他们的宪法吧。这个法典已经失传了,这次是找了很多专家学者一起,根据史料和其他资料,将这个法典重新编纂了一遍,本着不低估祖先和相对还原的原则进行的。跟我有何干?干系就是他们找我翻译了法典最前面的《成吉思汗法典》原论,就是相当于对整个一本书的introduction。大概七千字的东西,给了我一周的时间,从北京回来以后,我先用一天研究了一下法典的内容和英文翻译,里面有些词在原论里能用得到,为了和人家的翻译求统一,我就都一一记录了下来。然后用了三天把它愤怒地翻译了出来。难度不是很难,只是个别一些专业的法律术语我不会,查了好多也没查到,所以请教了自己学法律的好朋友和她男朋友,帮了很大的忙,非常感谢。也真的知道,原来英语专业学完是非常泛泛的一件事,一定得专门研究一个领域的东西,才能真的做到术业有专攻。

     我这一周的时间,基本足不出户,接了的任务,无论多大多小,都把它当成一件山那么大的事情来完成。翻译了一遍,校对了N遍,拿出博客里链接的那么多在线词典,一个英文词一个英文词查,有些法律术语不会了,甚至找了一个吉林大学的法学博士的英文论文来读。过去四天每天晚上四点睡的觉,睡到早晨十二点,生物钟好象也缓不过来。头发掉的厉害,对着电脑太长时间,皮肤越来越烂了。后来才发现翻译其实是枯燥的事,必须得有着对其十分的热诚才能坚持把这条路走下来。然而似乎我也从不觉得累,从不觉得苦,因为一直觉得学习知识最重要,锻炼自己最重要,无论是什么,毅力也好,功底也好。我很喜欢自己这样,选择一件事去做,一直就会把它做到自己满意为止。

     我猜想人家这部分一定找了很多人翻译,最后把大家的版本对比一下,从优选取。选不选我的没有关系,就当自己这几天是自学了蒙古史了吧。但是出版以后,我一定要拿着被选中的翻译版本好好学学,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我喜欢自己被打击,这样可以进步。星期日是交稿期限,今天把稿子打印出来了,又认真读了一遍,改了几个地方,明天再去打印一遍。晚上给人家送去。希望会好。

     伊甸园还是我心在地方。上次写说自己决定辞掉斑竹,在北京时看到rara姐和老大给我留言。写的话让我心疼,因为总觉得我们三个人是在一起的,虽然自己进组时间比他们晚很多,也深知他们对伊甸园的感情一定比我深很多,但是发现人和人之间是很奇妙的感觉,虽然大家从不见面,但是会萌生一种依恋感,依恋这个地方,依恋这些人,依恋和大家之间的打打闹闹的贫嘴,依恋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他们一起挂在斑竹一栏里。所以在北京看到他们的留言时,我心里一疼,觉得自己怎能这样忍心丢掉他们自己一人独自走开。我问老大该如何安排时间,想让自己努力安排好时间,继续做下去,继续和大家一起看护好这个属于我们的小家。但是rara姐竟然跟我说她两周以后就不再继续做了,已经跟sbo申请了,老大在这之后也连续几天不见人影,看到组里自己熟悉的面孔一个一个不再说话了,QQ头像黑着,心里空落落,我们该怎么办呢?要是有一个地方能让所有人一起静静地待着聊天,分享着组里过去发生的有意思的事,该有多好。特别不希望所有的人都是擦肩过客,特别希望我们一直这样彼此微笑地走下去。人,是感情动物,就是这样。会流泪。

有意义的事

 

     也许不只是在这里,也许在别的地方,我们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