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育儿视角

分类: 育儿 |
昨晚跟一个好友见面吃饭,好友还没坐稳椅子就开始跟我抱怨,“你说我闺女可咋办,从小就嘴馋。前几天看见小区里一个小朋友在吃巧克力,她就想吃,还跟我商量‘妈妈,我有草莓味的蛋糕🍰,想去换她的巧克力🍫’,然后就真的去跟小朋友换巧克力🍫。作为妈妈的我,脸上写满了尴尬。可她吃完之后居然又去换,我面子挂不住了,‘吃一块儿就行了呗’,我就拦着她不让去……”
http://s8/mw690/001lcvjhzy7chovCFhBe7&690
妈妈们看到这里,会有什么感受,会做怎样的反应?我猜大多数妈妈会有类似的尴尬:又不是我买不起?明明我给买过,怎么好像没吃过似的?怎么就不能管管自己的嘴?怎么会这么馋嘴,没出息啊!丢人!虽然很多话没有说出来,但是好像脑海中都闪过。回家之后可能要好好“教育”女儿一番了。
妈妈们看到这里,会有什么感受,会做怎样的反应?我猜大多数妈妈会有类似的尴尬:又不是我买不起?明明我给买过,怎么好像没吃过似的?怎么就不能管管自己的嘴?怎么会这么馋嘴,没出息啊!丢人!虽然很多话没有说出来,但是好像脑海中都闪过。回家之后可能要好好“教育”女儿一番了。
我听完朋友的唠叨后,我反问她,“你不觉得你女儿很棒么?她才两岁半,做事能力可比很多成年人强多了,我为她点赞!”朋友错愕的表情,完全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同样是做评价,为什么我的评价跟她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孩子在整件事中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她想得到巧克力,她没有依赖妈妈去帮她商量,或者指使妈妈去要,或者直接把目标抛给妈妈,让妈妈帮她想办法,她直接享受结果。她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用食物去交换食物,这是她独立、自信、善于思考的表现。
其次,孩子选择交换的方式,前提是她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资源——她有草莓味的蛋糕,有资源才有资本去交换,这是很多成年人面对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忽略掉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整合什么,只是一味地发现问题和困难。而这个2岁半的孩子做到了,明确自己的资源,认识到资源的价值,未来相信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很多。
最后,要说孩子的行动力还是蛮强的,有些孩子做事有想法和思路,但习惯让妈妈去做,害怕失败,害怕被责怪,被束缚太多,而她的孩子自己勇于去尝试,这也是很多成人欠缺的能力,多少想法都可能死在执行层面。
如果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这样的解释,妈妈们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未来会做什么反应?相信结果一定不一样。
好友听完我的解释后,沉默了一会儿,“为什么你解释完,我感觉自己的女儿很了不起,我对自己的反应感到有些惭愧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是不是我女儿就被我给耽误了啊……”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和我们接受的教育相关,和社会对我们的影响有关,不能完全归咎于自己的问题,但是我们能做的是,现有的学习资源很丰富,我们学习科学的育儿观,育儿教育需要父母先育己。
不知道妈妈们带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哎呀,今天宝宝可以叫‘妈妈’了,好开心”,“孩子会爬了,你快看你快看”,“宝宝今天给妈妈捶背了,懂事了”……这样几个例子其实是告诉我们,我们对孩子的认识是滞后于孩子发展的,先有孩子行为的外在表现,我们才认识到孩子可以怎样,所以对孩子的发展本身就应该持有一种发现和理解的态度。
孩子所有的言行都会朝着适应社会的方向发展,如果偏了,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引导是不是有些问题,我们刻意制造的成长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做好纠偏的工作,不需要把自己强烈的情绪卷入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因为我们的言行和理念都未必是对的。我们对孩子有不理解的言行,当保持一种观察的状态,试着发现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育儿例子,希望我的分析能在亲子教育的方向上给妈妈们一些启发。
========================
刘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研究生,曾任百合网天津VIP服务中心婚恋咨询师
后一篇: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育儿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