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本来可以做一个怨妇,但你却放弃了这项权利

(2017-06-28 17:53:53)
分类: 心理学专题
http://s15/mw690/001lcvjhzy7ce79BtJc6e&690
之前发过几篇个案的分析,有些人看了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好像婚姻中的问题怎么都让女人在反省啊?男人就不该恨吗?婆婆就没有错吗?我们本来就弱势,我们本来就委屈,为什么还要我们继续委屈自己,为什么不能教我们如何潇洒点,如何扬眉吐气?!说实话,学这么多年心理学,也没学到这个本事。
http://s1/mw690/001lcvjhzy7ce7bKN8ca0&690
想想我们当初写这段故事的初衷是什么?分享是为了向他人求助,求助当然是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舒适一些,可以这样理解吧!

要说怎么能让自己过得好一些,我有一个原则,就是“当你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如果能改变你,我一定先改变你;如果不能改变你,我会改变我自己;如果不能改变我自己,我只能改变我的选择”。

这个原则看起来也像是我们对这个矛盾冲突的认知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非理性情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更多地呈现出我们对事件的情绪,不满、愤怒、悲伤、恐惧、担心,在强烈不安的情绪中,我们会优先选择防御和自我保护,这种防御的形式就是“你是错的,我是对的,所以你得向我认错,你应该知错就改”,情绪是一种能量,当情绪满满地时候,我们就会选择在这个阶段多坚持一段时间,当我们的情绪能量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释放出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渐渐从情绪阶段过渡到理性成长阶段,这就是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没有了情绪,开始反思这件事,重新评价,态度接近客观,大家都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所以我们开始意识到:在这件事当中,我充当了什么角色,我为这件事做了什么“贡献”,我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件事有我的错(能不能说出来“我错了”取决于是否喜欢面子,但行动上一览无余)。当意识告诉我们自己“我有责任”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会在行动上有所改善,对对方的态度也会变得柔和和友好很多。通常前两个阶段就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通常被我们理解为“磨合”。第三个阶段是理性选择阶段。不是所有的努力一定能换来对等的收获,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要由我们来背负。当我们做出了我们应有的努力后,结果并不理想,不用怕,我们还有一项权利就是重新选择。这种选择是经历过自己努力的,所以我们不后悔,是经历过时间沉淀的,所以这是我们深思熟虑的结果,放下就没那么难了。
http://s1/mw690/001lcvjhzy7ce7ez3nq20&690
我们都会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这种原则一定是当下经验体系里最适合我们的,对我们最有利的,很难用对错来评判的,也很难有统一的行为标准,我们会自动用痛苦程度来衡量,做抉择。有些人坚持太痛苦了,不如放弃来得爽快,那就不要逼迫自己坚持。不是离婚就是错的,不是没离婚的都是幸福的。如同,我们结婚的幸福时刻没有人会预料到未来遭遇了离婚的可能性,我们也不能用离婚时的痛苦来断定将来一定是不幸的。
http://s13/mw690/001lcvjhzy7ce7i2yaobc&690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我看到的都是平面的故事,是大家带着自己的情绪所描述出来的各种人物之间的是非恩怨,看不到立体故事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这种描述是带着大家主观色彩的,信息不够全面,所以我也很难给出客观分析,不过我能感受到故事背后大家的艰辛、挣扎和无力。
当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抱怨不是问题,抱怨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是如果停留在抱怨的状态里,迟迟不肯出来,坚持做怨妇,于己于人,都是一种过度的伤害,不仅伤害我们自己,还伤害我们假想的敌人——真心爱我们的人。痛苦之中,我们本来可以选择做一个怨妇,但我们却放弃了这项权力。用成长的方式来让我们自己过得更好,每一个人都把自己过好了,就不会折腾别人了。
========================

刘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研究生,曾任百合网天津VIP服务中心婚恋咨询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